去书架后头避一避,等几位贝勒走了,她再回府。

    苏拉玉儿直到去了书架后头,才反应过来,她堂堂正正接受大汗的抽查,这事儿多尔衮、大妃、大玉儿他们都是知道的,有什么可藏的,出去便是遇上几位贝勒,也出不了什么事儿,说不定还能与多尔衮一道回府呢!

    可既然已经藏了,再出去就显得做贼心虚了,如今,她也只能藏到几位贝勒离开。

    苏拉玉儿藏在书架后面,不可避免地便听到皇太极和几位贝勒所议论的政事,似乎是如今正逢秋收时节,可不巧的是,大多数庄稼地竟然遭遇了极严重的蝗灾,大半的田地颗粒无收,加之去岁异常寒冷,牛羊减产严重,大金如今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明年的储备粮可能要不够了!

    往上倒数十多年,女真一族但凡遇上这种情况,必然是要南下,去明国汉人的地方劫掠粮草的,可如今坐在汗位上的是天聪汗皇太极,他力主推行安定民心、休养生息的政策,关于是否要率兵南下一事,几位贝勒争执不下,场面一度十分难看。

    躲在书架后头的苏拉玉儿简直目瞪口呆,她还是第一次见到平日里位高权重的几位贝勒爷,会因为某件事情吵到脸红脖子粗,就差不顾兄弟情谊破口大骂了。

    不过全程听下来,她也算听懂了一些,对于明年开春挥兵南下一事,二贝勒阿敏和三贝勒莽古尔泰是极力赞成的,大汗却不同意,他的意思是,先解决察哈尔的问题,一统北方之后,再考虑南下之事,多尔衮和豪格都是站在大汗这边的。

    至于大贝勒代善,却一直坐在旁边冷眼旁观,问到他时,才出来和一下稀泥,哪边儿都不得罪。

    这个时候,正是四大贝勒共同议政之时,皇太极虽为大汗,作出重要决议之时,若是不能得到其他三位贝勒中的两位支持,这项决议也只能搁置下来,留待以后。

    如今二贝勒和三贝勒力主出兵,只有皇太极不同意,多尔衮和豪格都是他近年提拔上来的,论根基,与位居“四大贝勒”之位多年的阿敏和莽古尔泰是不能比的。

    此时此刻,大贝勒代善的意见就成了最主要标杆,他若是站在皇太极这边,那么以一位大汗加一位爱新觉罗氏宗长的分量,绝对能压过其他两位贝勒,可代善若偏向阿敏、莽古尔泰这边,皇太极在这场争执中,就只能输得一败涂地。

    就在这极其关键的时刻,阿敏突然指着皇太极道:“你一心要灭察哈尔,不过就是为了林丹派人刺杀你之事,可明岁若是不能从明国掠得粮草,咱们的八旗兵丁、大批牛羊马匹就要饿肚子了!”

    代善此人眼光不够长远,否则当年也不会错失汗位,听了阿敏之言,他终于还是站在了他们这边,皇太极无法,只能表示明日朝会之时,当众宣布此项决议!

    ☆、寿礼

    等到几位贝勒离开,苏拉玉儿从书架后头出来时,便发现皇太极单手扶额坐在书案后头,脸色并不好看。

    对于政事,她说不上什么话,默默在暖阁中站了一会儿,才干巴巴说道:“大汗,您比他们都年轻呢!”再不济,熬死了其他三位贝勒,大金还是您说了算的!

    当然,后面这一句,他们心照不宣就是了,不需要宣之于口。

    皇太极听后,简直哭笑不得,连连挥手让苏拉玉儿回去,可是那份挫败又沮丧的心情,却奇迹般恢复了不少。

    这个苏拉玉儿啊,可真真是个宝!

    苏拉玉儿从宫里回府时,便听下人说,贝勒爷已经回来了,带着十二爷、十五爷和几位幕僚在书房议事。

    她一想就明白了,这几人肯定是在谈明岁出兵南下之事,便也不去打扰他们,吩咐了下人交代厨子准备些点心送去以后,便自顾自回了住处。

    坐在日常惯用的书案之前,翻开那本名字挺好听的《金瓶梅》之后,苏拉玉儿才明白,大汗先前那微带奇怪的神情是怎么回事儿!

    不过说实在的,这种话本子确实比四书五经那种正紧书籍有趣多了,撇开某些奇异的描写不提,那上面写的故事十分引人入胜,当作消遣读物,再合适不过了。

    甚至相比于以前从多尔衮书房里淘来的《三国演义》,这本《金瓶梅》看着不累人,而且还很有代入感。

    但是,虽然读起来感觉还不错,等到去向大汗还书的时候,她还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说!

    一时想不出办法,苏拉玉儿也不敢入宫,索性就这么一直拖着。

    这一拖,就拖到了皇太极生辰那日。

    大汗生辰,在大金自然是顶大的一件事情,宫里早早就开始预备起来,哲哲带着大玉儿和几个侧福晋、庶福晋成立里忙活,自然也就没有闲工夫想起苏拉玉儿来。

    如此正合苏拉玉儿心意,不过逃开了宫里的事情,大汗寿礼之事还得她与多尔衮共同筹办才行,去年大汗生辰之时,她才嫁过来没多久,因此寿礼是由多尔衮自己全权操办的。

    今年便不同了,明面上,她不久前才收到宫里下来的众多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