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栗园重生手札 > 分卷阅读35
    《怡阅纪》这个杂志是01年底创刊的,至今也才一年,后来许多工作室的签约作家都还没出现,由于碧色才刚起步,栗园想了想觉得跟工作室签约有利无弊。

    栗园开始跟蝶梦仔细询问跟工作室的签约相关问题。

    由于创刊时间并不长,《怡阅纪》的销量不错,投到工作室的稿子多如牛毛,但过稿的几率并不高,因此工作室才决定从过稿率较高的几个写手里打算培养几个签约作者。

    栗园因为过稿率高无形之间就被工作室列为了重点对象,因此蝶梦对栗园的问题可谓是知无不言。

    了解了自己想知道的一系列问题之后,蝶梦说:“我会把签约合同跟样刊一块儿寄过来,签好之后再寄回来就行了。”

    栗园当然是答应下来。

    ☆、天降大馅饼

    栗园以苏曼云的名义跟流光工作室签了三年约。

    《怡阅纪》上的文以8000字左右的短篇为主,而签约后栗园每年给工作室的有效过稿字数在五万字以上,当然她拿到的稿费也比普通投稿要高。

    流光文化工作室就在省城南城,《怡阅纪》每月中旬出刊,栗园作为签约作者,每个月都会收到样刊。

    栗园的第一个短篇《阿宝》登在了03年的第一个月的特刊上。

    收到样刊和合同的时候已经是1月下旬,初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近在眼前。

    发表在碧色上的第一部《乱世奇缘》已经完结,栗园为了准备期末考试就没有再登录。

    栗园把合同签完后直接寄回了流光工作室,而《怡阅纪》则直接放在了抽屉里。

    初一科目一共有语数外政史地加生物七科,一共考了两天半,初中部三个年级的教室全部腾出来做考场,每个教室三十个学生,初一按照半期考试成绩编排的考号。

    第一天上午是语文。

    栗园作为半期考试的年级第一名,位子在第一考室的第一个位置。

    后面是年级第二舒敏,再后面是她的前桌程承。

    初中的时候栗园的性格属于比较内向型的,交好的只有座位周围的几个同学,经过大学的洗礼之后她的性格开朗大方了许多,现在在班上属于特别活泼的类型,跟很多同学关系都很不错的样子。

    提前到了考场之后,前后都是熟人,所以几个人自认而然地凑到一起聊天。

    等到考试铃声敲响的时候,一群闲聊的人才各自在自己的位子上坐定。

    第三天上午考完最后一科栗园重新回到教室。

    各科的寒假作业都已经提前布置下来了,班主任宋岩把取通知书和寒假注意事项简单说了一遍后大家就可以各自回家了。

    栗园一遍收拾东西一边跟胡璐聊着寒假安排,她把抽屉的书都收起来的时候胡璐突然“咦”了一声。

    “栗子,你什么时候买的杂志啊?”

    胡璐说着顺手拿起《怡阅纪》随便翻了翻,第一眼就很喜欢。

    这本杂志作为青春文学杂志,封面是精美的手绘,主要是通俗的言情短篇,从创办之初一直很受欢迎,到十多年后依然是最畅销的杂志之一。

    栗园看了她一眼没回答,胡璐翻了翻里面用手肘捅了捅栗园的手臂:“栗子,这书你看完没,借我看两天吧?”

    “嗯,你拿去看吧。”

    胡璐笑嘻嘻地说:“没想到你也买这个啊。”她还以为栗园只买作文书呢。

    七中校门外是一条笔直的长街,镇上百分之八十的文具店,书店和精品店都集中在这里。

    和《怡阅纪》相似的还有《青春日记》、《男生女生》以及《课堂内外》之类的课外读物,数量虽然不多但在这些小店一般都能找到,很受中学生们追捧。

    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作家们不少早期作品也能在书店找到了,栗园就在胡璐那里看了几本后来还被改编成电视剧的,所以胡璐倒没觉得栗园买杂志有哪里不对。

    考完的第二天学校老师阅卷并统计成绩,到第三天学生们才返校拿通知书。

    正式放寒假之后,除了每天和胡璐一块儿完成寒假作,偶尔和班里同学约着出去玩之外,栗园每天都会抽时间把手稿录入电脑保存好。

    因为这时候还没有什么云端同步的功能,栗园的稿子全部保存在自己买来的U盘里。

    初一初二就这样波澜不惊的过去,一转眼栗园重生回来已经快五年了。

    初二的暑假即将过去,栗园和胡璐已经是准初三毕业班的学生。

    栗园的初潮在初一就来了,胡璐比她完了一年,将近两年的时间她们都窜高了一截,栗园才还不到十五岁身高就已经突破一米六,胡璐跟她差不多。

    两个人都没长青春痘,胡璐明艳妍丽,能歌善舞,不仅是一班的班花,还是级花,而跟她相比栗园偏文静秀美,再加上两个人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算是整个初中部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