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科幻小说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26章 林梢叫淅夜凄清
    【一】《竹枝词九首.其一》刘禹锡.诗

    元至顺二年[1331年]年十一月,汪寿昌奉旨入京述职。

    这次去京城,汪寿昌非要带上柳好好同去。柳好好也正好想回京看看少时的家园,她让负责汪寿昌起居的侍女留在营地,令杜秋和柳如烟来照顾汪寿昌去京城期间的起居。

    汪寿昌是从一品大员,出行按规定配给:马十匹,水路船一只。他们一行十多人坐船从金沙江至岷江,从岷江到了白帝城[1]。

    看到白帝城两岸的风光,汪寿昌吟颂了刘禹锡的《竹枝词》: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陌上动乡情。”

    柳好好一听,便问:“到了白帝城了吗?”

    汪寿昌指了指,说道:“那就是。”

    柳好好非要去白帝城玩一天,汪寿昌只好依从她。

    他们登上了白帝城这个观“夔[kuí]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欣赏了著名诗人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诗人在登白帝城和游夔门留下的大量诗篇,心中有了颇多感触。

    第二天,柳好好心满意足地离开了白帝城。

    【二】《早发白帝城》李白.诗

    山,壮丽秀美;水,清澈静逸。

    长江三峡,正是因为那些被传诵的诗歌,便使这个地方陡然生出一份灵气,让人怦然心动,让人神往。它早已超越了一般的山水风景,成为栖息在诗意中的山水意境。

    在长江上,柳好好她们也学古人那样,乘一叶扁舟顺江而下,看白云流水悠悠,两岸青山如黛,他们随口吟一首诗,顺手吹一首羌笛,昂首唱一曲豪歌: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泊秦淮》杜牧.诗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後庭花。

    不几天,汪寿昌一行到达了河南江北行省[2]的南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

    侍卫进船奏报:“大人,船已接近广陵,您欲在何地下榻?”

    “噢~就住广陵吧!”

    听说船已靠近“风花雪月”的扬州城,柳好好和杜秋一齐涌出船舱,站在船板上眺望。

    只见,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接近戌时,小舟泊在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扬州[3]河畔。

    天色已晚,他们先找了处驿站住了下来。

    柳好好知道扬州风月场的名气,便对汪寿昌说:“大人,您对广陵熟不熟呀?”

    “熟啊,五年前,我还在河南江北行省做过平章政事呢。”

    其实柳好好早就知道,她是故意这么问的。在得知汪寿昌在省府扬州做过平章,便兴奋道:“太好了!”

    “做个平章有什么好高兴的!?”

    “不是,我是说,你带我们去逛逛青楼吧!”

    “女孩子家家的,去那些地方干嘛?”汪寿昌其实已经很疲惫了,不想去。

    柳好好迅速噘起了小嘴,嗲嗲地央求道:“大人~您带我们去吧……明天我们就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来,你带我们去见识见识它的繁华嘛!”好好紧接着逗他道,“再说,你就不想见见你的老情人?”也只有柳好好敢和他开这样的玩笑。

    汪寿昌架不住柳好好这样撒娇,没有办法,只好让她俩换上男装,三人来到了素为“春风十里”的竹西佳处。

    他们的马车在一扇正红朱漆的大门前停了下来。大门顶端悬着黑色金丝楠木匾额,上面龙飞凤舞地题着三个大字‘风雅涧’。

    好优雅的名字,可这明显是一座青楼。

    所为的青楼,不单单是一座楼,确切地说是一个或几个院落的结合。走在其中看那小桥流水,那亭台院落,亲切又温馨,可以带给人非常舒适的感觉。但是室内的装饰却又是不同,迎门的大堂,布置得金碧辉煌,给人以富丽堂皇的宫殿般的感觉。转过大堂,是几条曲折的走廊,通向不同的院落和房间,它们的风格也有明显的差异,有的一片灯火辉煌,有的却有曲径通幽的感觉。

    这是一座高级的“夜总会”,还未入房门,就给人以不同凡响的感受。

    毕竟,到这里来的客人,喜欢什么的都有,但是都是追求美来了。对于美的理解,自古都是有很多的不同,作为一座青楼来讲,设计上能够追求这么多变化已实属不易了。

    【四】《青楼梦》俞达.词

    炉烟袅袅,篆拂瑶窗。

    珠箔沈沈,蒜垂银线。

    他们刚刚入座,有一丽人姗姗而来。她一看是汪寿昌来了,忙道:“汪大人稍坐,我喊妈妈前来。”

    不一会儿,老鸨笑盈盈地赶了过来,她和汪寿昌很熟。老鸨一边寒暄着一边领着他们来到了楼上一个房间。

    只觉一股异香扑面而来,这里别有洞天,室中陈设很是雅致。上悬一额曰“集红轩”,正中挂一幅名人画的《寒江独钓图》,两旁朱砂小对,四面挂着几幅名人题咏。

    三人正在观看的时候,又见两个垂髫小侍女捧着茶走了出来,仔细打量她俩,肌理细腻,风雅宜人。

    侍女放好茶,退回内室。

    ————————————

    注释

    [1]白帝城

    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奉节东白帝山上。有泰山之风貌,有兔耳岭之怪石奇观。白帝城原名子阳城,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河南江北行省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中央**的一级行政区,简称“河南江北”或“河南江北省”。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为元朝中国本部的10个行中书省(不含征东行省等)之一,辖境包括今河南中南部、江苏中北部,安徽中北部、湖北中北部,南与江浙行省、湖广行省接壤。

    元置,亦曰河南行省,治汴梁路,今河南开封县治,领汴梁等路十二,南阳等府七,荆门州一,属州三十四,自河至淮东西,又湖北之境亦分属之,即今河南河以南,又河以北延津、原武等县地,及江苏、安徽、湖北江以北,又湖北江以南石首、长阳等县一带地,至元中尝置河南等路行省于襄阳,又置淮南行省于扬州,寻皆改废,至正中复置淮南行省于扬州,今江苏江都县治。

    [3]扬州

    江苏省地级市,是世界遗产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南宋皇帝宋恭宗。此时的南宋几乎全境已纳入大元国版图,元朝在南宋的核心地区置江淮等路行中书省,统两淮(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两浙(两浙东路,两浙西路)地,又称淮东行省、扬州行省。省会治于原淮南东路首府扬州。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徙省治于杭州,称江浙行省。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徙省治还扬州,复称江淮行省。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再徙省治于杭州。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划江而治,以扬州,泰州,天长,滁州等江北州县隶河南江北行省,余下江南部分改称江浙行省。大德三年(1299),撤销福建行省,以其地并入江浙行省。辖境包括今江苏南部,浙江、福建二省及江西部分地区。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统有杭州等三十路,松江一府,江阴二十一州。福建泉州的澎湖寨巡检司也隶属于江浙行省。

    江浙行中书省为元朝中国本部的10个行中书省(不含征东行省)之一,辖境包括今长江以南: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福建全省及江西东北部,下辖杭州等30路和二十一州等。今江苏、安徽江北地区隶属于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