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科幻小说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123章 眼前生意无穷尽
    【一】《腊月二十六日》祁顺.诗

    暖日融融醉物华,

    闲斟春酒对春花;

    眼前生意无穷尽,

    散入天南百万家。

    看着那一碗碗喷香热乎的炖猪肉,就算是肚里不缺油水的人,也准能掉下一串哈喇子,挑块儿瘦的就酒,拣块儿肥的解馋。这一锅炖肉便是那些游子心中最朴实的吃食,比山珍海味更过瘾、更实惠,也更有家的感觉。

    杰克逊美美地吃着,嘴里没来得及下咽就问:“姐姐,以后我们天天吃红烧肉吗?”

    清婉说:“哪能天天吃红烧肉。”

    杰克逊又问:“那明天我们吃什么?”

    清婉说:“明天是,‘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

    杰克逊一听,又是一阵兴奋,“宰鸡,太好了,我就愿意吃鸡肉!”

    清婉说:“明天炖的大公鸡呀,可不是当天就吃的,你们只能看上一眼,就得放起来……”

    杰克逊道:“这我懂,就是先馋馋我们,等到过年的时候吃。”

    清婉说:“对,等到除夕的盛宴上便会把这盘鸡端上来,寓意着大吉大利。而且是整只公鸡盘在一个大盘子里,摆放在桌子的中间,可不能像今天似的每人给你们盛上一碗。”

    杰克逊说:“那,大鸡腿儿,就得看谁手快了!”

    大家都笑。

    清婉告诉他:“除夕的当晚并不能将这只鸡吃得一干二净,而是摆上桌后大家只是象征性的吃上几口,然后就等着晚饭结束后,把这个公鸡与其他剩下的饭菜一道撤下来,但这个菜还要单独保留着;以后每到吃饭时,这只公鸡都要再被端上来,人们吃的时候同样要遵循只吃一点点的规矩,一直到鸡肉有些发酸了,大家才赶紧将鸡肉吃干净……”

    杰克逊皱起了眉头,“干嘛要放酸了呀,不酸的时候吃它,多带劲儿!?”

    清婉说:“你别老考虑人家公鸡了,你也闻一闻自己,你的身上酸不酸?你这都放多长时间没洗澡了。”

    暮羽道:“大姐,杰克哥哥,可不是自己放酸的。”

    清婉逗弄暮羽说:“那他是怎么回事儿?”

    暮羽道:“他说,他是一个有味道的男人,这是他自身散发的魅力……”

    清婉说:“就这魅力呀!你明天赶快去给我洗一洗。”

    “洗不掉的,”暮羽夹了一块肉放进嘴里咀嚼着,“他说,他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

    “明天吧,”纪绪正言道,“我带他去浴肆【1】里去洗上一洗。有道是,‘腊月二十七洗疚疾、洗旧泥’。”

    “就是,明天我带上暮羽、有才和你们一起去。”友乾说,“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在这两天沐浴的话,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气,洗去一年的疾病……明天我们一同去城里的那个‘清华池’大浴堂……”

    于璐说:“这大冷天的,你们还带着俩孩子,再给他们感冒【2】了,这大过年的!”

    清婉道:“总不能,不洗澡就过年吧?”

    于璐说:“暮羽还在孝期,不能洗澡。”

    友乾笑道:“守孝,还不能吃肉呢,我怎么看着,他比谁吃的都多……以前的哪些老规矩啊,应该改一改了?让孩子吃的饱饱的,洗的干干净净,高高兴兴地过年,暮羽他娘是不在天上看着也高兴?”

    于璐说:“那也没有必要去那么远的城里洗么,到香山去洗不就行了。”

    纪绪问:“那里好像没有对外营业的浴肆吧!”

    友乾告诉大家说:“是去我‘连襟儿’那里,他香山有一处别业[别墅]。”

    杰克逊感觉这个名词好奇怪,便问:“这‘连襟儿’,是个什么东西?”

    友乾说:“连襟呀,不是个东西……”

    于璐不悦道:“你才不是个东西唻!”

    友乾笑了笑,“我是说,这连襟呀,是对人的一种称谓,是指你甄叔母的姐姐的丈夫。”

    “噢~”杰克逊好像又弄明白了一层关系,说了一句,“husband[丈夫]。”

    于璐一听不高兴了,“你说你这孩子说话,什么叫‘还是笨蛋[husband]’你的意思,我们姊妹们全找了些‘缺心眼’的?!”

    清婉手拿着筷子,捂在了嘴上,笑得都不能自已;于璐把筷子往餐桌上一撂,拉长了个脸,起身走了;采婗赶紧放下筷子,急忙跟了过去;友乾却用筷子指着杰克逊说:“你呀你,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呢!”

    杰克逊委屈道:“我没说什么呀!”

    友乾说:“你说我们缺心眼儿,还叫没说什么?”

    纪绪替杰克逊解释道:“杰克逊呀,你们的语言,本来就没有什么美感,这快过年了,你可不能老在家里飙什么鸟语呀!”

    “噢,他说的是盎格兰话呀,”友乾这才反应过来,“怎么变成了京都腔,连我这个懂一些外语的人都没能听出来。”

    杰克逊说:“我成天价和暮羽、有才泡在一起,说话怎能不带京都的味道?我真的没有骂你!”

    友乾又问:“你们那儿喊自己的‘连襟’,真的叫‘还是笨蛋’?”

    杰克逊说:“是啊!”

    友乾一脸的高兴,守着纪绪的面说道:“挺解气!哈~”

    纪绪问:“这解什么气?”

    “骂人不带脏字,还不叫解气!”友乾说,“今年,正月里,我去给大连襟拜年的时候,我就这样称呼他……”他一边比划一边说,“还是笨蛋,还是笨蛋……”

    【二】《嫁妆》欧里庇得斯.语

    靠妻子的嫁妆发财的人等于出卖自己

    ——欧里庇得斯

    纪绪对友乾说:“世叔,你这连襟是指揭大人吧?”

    友乾道:“正是。”

    纪绪担心地问:“我们这么多人去揭大人的私宅沐浴,不大好吧!”

    清婉却道:“那本就是我娘家的家产,怎么,现在小主人带着他的老师和同学去自己的房子里洗一洗澡,还有什么不妥么!”

    纪绪又问:“你家的?”

    清婉道:“是啊!想当年,我家大姑出嫁的时候,这处院落作为陪嫁就到了揭家的名下。”

    杰克逊一听,又瞪起了眼睛,问道:“怎么,你们这儿,女子嫁人,都这么多的嫁妆吗?”

    “怎能都这么多,”清婉告诉他说,“这陪嫁呀,只有嫡女才有。”

    杰克逊问:“嫡女是什么?”

    “就是正妻生的女儿,妾生的,叫庶女。”

    “庶女没有陪嫁吗?”

    “庶女哪来的陪嫁。”

    “同样都是女儿,为何不给庶女也陪上点儿?”

    “那还不把我爹给赔光了。”清婉道,“再说了,庶女,本身就是陪嫁!”

    看到杰克逊被清婉说的有些糊涂,纪绪就告诉他说:“杰克逊,你可听过‘媵婚制’?”

    杰克逊摇了摇头,“没有。”

    “你不是研究中国文化么,怎么连这都不知道。”纪绪又问,“三妻四妾呢?”

    “这我知道!”杰克逊高兴地说,“就是三个大老婆,四个小老婆,一共七个老婆……”

    清婉指着在座的男人说道:“你们这些男人呀,怎就不嫌麻烦呢?要那么多的老婆,不烦乱么!”

    杰克逊说:“不乱,我们那里,一个礼拜正好七天,一天一个,一点儿也不乱……”

    清婉白了杰克逊一眼道:“杰克逊,你要是再当着姐姐的面胡说八道,我就不给你保媒了。”

    杰克逊赶紧用手捂住嘴巴。

    纪绪笑了笑,对杰克逊说:“媵婚制是在周王朝时期,嫡女出嫁,庶女作为陪嫁一同嫁给这个男人。虽然,时代已经变迁,但男权社会的性质却并未改变,所以人们虽然不再提及媵妾制,但一夫一妻多妾制还是一直的存在,这其中难免有媵妾制的影子在里面的。”

    “姊妹两人嫁同一个男人?”杰克逊想想都感到高兴。

    清婉再一次地警告大家说:“你们在座的各位,就不要奢望了,这只有王公贵胄才有的福利。”

    “噢,这样呀!”杰克逊道,“虽然不能娶到她姊妹二人,但能有一份不菲的陪嫁,也是很好!”

    清婉想给杰克逊介绍的是自家二妹,不过她二妹是庶出,哪有什么陪嫁。便问:“杰克逊,你很看重这份陪嫁么?”

    杰克逊还真看重这份家业,因为他在京城里,既没有太多的钱财,也没有自己的住房,结婚后,他与媳妇住哪儿?

    但当他的目光对上清婉那不屑的眼神时,便立即改口道:“记得绿衣大食[指埃及]国的悲剧大师,欧里庇得斯曾经说过——靠妻子的嫁妆发财的男人,等于出卖自己。”

    谁知一直不大说话的甄有才,此时却开了口,“哎,哎,哎,杰克逊,你说谁呢!谁出卖自己了?我卖什么了?”

    杰克逊又是一脸的无辜,“我没说你呀!”

    纪绪、清婉和友乾都笑个不停。

    友乾道:“在中国的社会,你说话要特别的小心谨慎!否则,你一开口就要惹麻烦!因为你说的事情,不一定会牵扯着谁……”友乾站起身来,“你们接着吃,我已经饱了……”说罢,就离开了餐厅。

    ————————————

    注释

    【1】澡堂

    中国的澡堂,悠远历史。最早记载于南北朝时期,源于当时气候骤冷,而“地暖”还不够普及,遂公共浴室就有了初露。在当时,公共浴池称之为“温室”,由僧人沿用,后传入上层权贵,由权贵过冬取暖享受之用。

    (1)古代公共浴堂的起源

    古代佛教有种教义,名唤沐浴更衣。当时的沐浴更衣,是在每日的早晨。古代由于僧人众多,就有了“温室”一说,意指僧徒宽丈十余大池,在当时,佛教僧人沐浴寓意为“去七病、得七福”。

    此后的僧侣们就有了浴室院,以证“身心无垢”一说,这在《礼记.儒行》有过提及。其中最颇负盛名的提及,当属唐代僧人义净,他在《南海寄归内法传》提及过印度浴堂,遂传至中土大唐,后李世民为方便取乐,还命令宫内修建过,并与武则天沐浴。这其中的乐趣,可能也就此二人能自知吧,这也是为何唐朝时期,佛教空前盛况的原因。

    崇宁二年的北宋僧人也曾提过浴堂之事:“入浴之法,老宿上堂,后生下堂,各具净巾浴具,不得裸露无惭,高声笑语,敲磕桶杓,涕唾污秽……”

    起初,浴堂仅限对内,由于文化的宣扬,北宋的佛教渐渐有了对外开放的先例,也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浴堂不再是权贵在某处享受的特例,而成为百姓经常沐浴的场所。

    (2)宋代的公共浴室以京师汴梁最具规模

    京城的浴堂,在当时称之为“浴肆”,不仅用作洗涤身体、身心,洗后更带香薰,因此还称之为“香水行”。

    为何如此?因为南宋时期香水过于普遍,据《都城纪胜》谈及:“市肆谓之行,又有异名者,如七宝谓之古董行,浴堂谓之香水行是也。”

    宋代盛行公共浴堂的另一个原因,是源于宋代煤的开发。在当时,煤炭称之石炭,由于火力比柴草更持久、成本低,遂就让浴堂有了兴盛之相。宋仁宗嘉祐年间,全城浴堂还发展至40余家温泉公共浴堂。

    浴堂从宋代开始广为普及,到了元代到达顶峰,例如《元史.世祖本纪》记载:“元二十二年(1285年)秋七月,忽必烈曾在京城,造温石浴室及更衣殿。”

    清朝时期的《七修类稿.义理类》:“混堂,天下有之,杭最下焉。”

    在当时,苏州浴堂最为知名,因此该书还曾这样提及过:“甃大石为池,穹幕以砖,后为巨釜,令与池通,辘轳引水,穴壁而贮焉,一人专执爨,池水相吞,遂成沸汤,名曰‘混堂’,榜其门则曰‘香水’。”

    日本的公共澡堂是唐朝时期传入日本的,只是,日本的澡堂,个人感觉更污秽,但去的人最多,不似当代中国的公共浴室。

    【2】感冒

    翻遍中医经典,均无“感冒”一词。说来别致,该病名的源头,不在医家,却在官场。

    南宋年间,馆阁(中央级学术机构)设有轮流值班制度,每晚安排一名阁员值宿。当时值班阁员开溜成风,开溜的名堂,代代阁员约定俗成,在值班登记簿上均写为“肠肚不安”。

    一位名叫陈鹄的太学生,硬被拉去馆阁值宿。他开溜时,偏不循例照写“肠肚不安”,却标新立异大书“感风”二字。

    陈鹄之所以发明出“感风”这个新奇用语,自有客观原因。

    在很长时期内,中医对病因的表述都不规范明晰。南宋医学理论家陈无择首次把引致百病的病因区分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大类。就外因而论,又区分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反常气候变化。陈鹄对他的同时代人陈无择尚未获得张扬的新学说显然已有了解,故而在开溜时能够卖弄小聪明,随手借来一“风”,并前缀以“感”——感者,受也。这“感风”就是感受到了风寒,意思是说受到了六淫之首的“风”的侵袭,身体不适,故需要外宿。太学生在毕业后通常会成为学者或者官员,因此“感风”这个请假的理由也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官场。

    陈鹄所创先例,为其后数世官场不时因袭,迨至清代,却发生突破性形变。

    却说清代官员办毕公事请假休息,例称请“感冒假”。“冒”——透出也。“感冒假”作为一个意义总体,可作如是阐释:本官在为该公务操劳之际,已感外淫,隐病而坚持至今,症状终于爆发出面,故而不得不请假将养。

    在西医中,也有commen cold的医名,被中文翻译成“普通感冒”,这大概是取其轻微感受风寒的意思。至此,感冒这个词就成中西同用的病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