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科幻小说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180章 触柱河豚张颊忿
    曲水流觞乃雅人雅事,岂是杏儿这等贪玩的小姑娘玩的游戏?

    在清炖河豚上来之前,杏儿告知说:这河豚汤得趁热喝才有味,若是分餐吃,岂不早早地凉了,还不如去那亭子聚餐更是热闹。

    众人觉得杏儿的提议不错,便纷纷移去了凉亭。

    【一】《河豚鱼说-上篇》苏轼.散文

    河之鱼,有豚其名者,

    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违去。

    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植鳍,

    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

    飞鸢过而攫之,磔其腹而食之。

    英英说:“就光坐着喝,那多无趣,不如行个酒令热闹些。”

    姊妹四人,有的说行这个令好,有的又说行那个令好。

    于湉道:“依我说,不如你们每人写一个酒令,拈成阄儿,让恁大姑父来抓,他抓到哪个,就行哪个。”

    众人都称好。

    丫鬟拿了笔砚花笺,杏儿连忙起座说:“放我这儿,我来写!”

    揭傒斯笑道:“杏儿会写字了?”

    “哼!小瞧人。”杏儿白了姑父一眼。

    于湉跟揭傒斯说:“近日,杏儿学了诗词,元章又天天教她写字画画。这是见了笔砚来了,手又痒痒了。”

    揭傒斯看着王冕笑:“要把杏儿培养成才女,可是个大工程啊!”

    姐妹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自己的酒令,杏儿都一一的写下,搓成了一个个的阄儿,掷进一个酒瓶之中。

    杏儿抱着酒瓶,颠颠地来到揭傒斯面前,“大姑父,你来拣。”

    揭傒斯说:“我老眼昏花的,手脚也不灵便,元章,你来吧!”

    杏儿又来到王冕的身边,“好好拣哟,拣到我不会的,你可要受罚……”王冕笑着拿起了筷子,伸进了瓶子里搅了一搅,便夹出了一个纸阄出来,打开看,上写着“射覆”【1】二字。

    蕙兰掩嘴偷笑,“妹夫真是好手气。”

    杏儿却一脸的不高兴,说道:“二姐净出这伤脑子的酒令,又不是考状元,何必呢!”

    这场酒宴,本就是让杏儿高兴的,却拈出了个最难的酒令。清婉赶紧打圆场说:“这‘射覆’从古有的,如今失了传,这是后人纂的,比一切的令都难。这里头倒有一半是不会的,不如毁了,另拈一个雅俗共赏的。”

    英英却道:“哪有一半不会?三姐夫,你也不会么?”

    王冕不好作答,只是“嘿嘿”地傻笑。

    清婉说:“你三姐不是不爱玩这个么!”

    英英道:“她爱玩什么?她不就爱‘拇战[划拳]’吗?既然是‘拈阄’,为何拈出来,又不算?”

    清婉说:“你不见你三姐很不高兴?!”

    英英才不管那些呢,继续伶牙俐齿:“她有什么可不高兴的?纸阄是她自己写的,这‘射覆’又是三姐夫拈的,她生气,也应该生三姐夫的气才是,与我们有何干?”

    清婉被英英怼得无话可说,便对王冕苦笑:“命啊,王公子!选媳妇吧,你挑了个最没文化的;拈个阄吧,你又挑个酒令的祖宗。”

    于湉与揭傒斯看着孩子吵嘴,会意一笑。

    揭傒斯把提前写好的小纸条塞进于湉的手里,于湉说:“让二姑来拈一个。若是雅俗共赏的,我们就合二为一。”说着,把筷子伸进了酒瓶里,英英又围上来看,于湉轰她,“一边去!”

    “哼!”英英道,“拈个阄儿,还要背着人。”只见于湉在瓶子里搅合了一下,便拈出了一个放进手里,打开来看的,其实是揭傒斯给她的那一个,却是“拇战”。

    杏儿随之眉开眼笑,“这个简断爽利,合了我的脾气……”

    蕙兰道:“唯她乱令,大姐快罚她一杯。”

    清婉不容分说,便灌杏儿一杯。

    于湉端起了眼前的酒杯,说:“我也喝一杯,我是令官,也不用宣,只听我分派。”命丫鬟取了令骰令盆来,“从恁姑父掷起,挨下掷去,对了点的二人射覆。”

    揭傒斯一掷,是个三,王冕和清婉等皆掷的对不上,直到英英掷了一个三。

    英英笑道:“我们只在这园内生春,若说到外头去,就太没有头绪了。”

    “这是自然,”于湉说:“姑父来‘覆’,英英来‘射’,不中者罚一杯。”

    揭傒斯捋了一下胡须,想了一想,说了个“老”字。

    英英抓破了脑瓜,也想不出满园满席与这“老”字相连的成语。蕙兰听了姑父设的‘覆’,便四处寻找,忽见自己香楼的栅栏门上写着“梅圃”两个字,便知姑父覆的是“吾不如老圃”的“圃”字。见英英射不着,众人击鼓又催,蕙兰便悄悄的拽了一下英英,提示她说“药”字。偏偏又让杏儿看见了,说“快罚她,又在那里私相传递呢!”她这一喊,众人都知道了,忙又罚了英英一杯,恨的蕙兰拿筷子敲杏儿的手。

    无论如何提示,英英也没想起《论语.子路》:“樊迟: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这句话。只好端起酒杯,喝了罚酒。

    接下来是王冕和清婉对了点子。王冕就覆了一个“人”字。清婉笑了笑道,“这个‘人’字泛的很。”王冕也笑,“添一字,两覆一射也不泛了。”说着,便又说了一个“窗”字。清婉一想,因见席上有鸡,便射着他是用“鸡窗”“鸡人”二典了,因射了一个“埘”字。王冕知她射着,用了“鸡栖于埘”的典,二人一笑,各自一饮而尽。

    【二】《河豚鱼说-下篇》苏轼.散文

    好游而不知止,因游而触物,

    不知罪己,妄肆其忿,

    磔腹而死,可悲也夫!

    等到杏儿和蕙兰对点时,蕙兰说道:“我不会划拳。”

    杏儿说:“你不会找人替么!”

    蕙兰道:“那让王公子替我划拳。”

    清婉却说:“哼,你让他替,那不是找着喝酒么!”

    蕙兰问:“王公子赢不了她?”

    清婉道:“他敢赢她么?借他俩胆儿!”

    众人大笑。

    蕙兰对揭傒斯说:“大姑父,要不,您来?”

    揭傒斯的头摇得像拨浪鼓,说道:“我才不跟她划唻,这丫头,玩到了兴奋时,就变成了‘哥俩好’了……我吃过她的亏,不敢来了……”随即,喊过了王亮,“亮儿,你来跟三小姐猜拳。”

    王亮跳着高就跑了过来。

    杏儿却说:“要是输了,你们可要喝两杯。”

    蕙兰道:“要是我们赢了,那你也喝两杯?”

    杏儿把杏核眼一瞪,“凭什么?!”

    蕙兰说:“就凭你不会对诗呀!”

    “谁说我不会对?”杏儿一手拉过王冕道,“我不会,这不是有人会么!”

    “这就好,”蕙兰道,“我们正好来个‘二打二’……”

    “二打二,就二打二,谁还怕你!”杏儿一拉王冕,“坐我身边来,我们不惧他俩。”

    蕙兰又说:“既然如此,我们不如这样,加上个‘酒底打酒面’的令。”

    “打就打,谁还怕了。”杏儿更来了气,“谁还不是文化人!?”

    “哎,哎,”王冕却慌了,“什么‘酒底打酒面’?”

    杏儿说:“你让她说。”

    揭傒斯也笑了,“呵,这些小姑娘,酒席上还有这么多道儿道儿,快说来,让姑父也开开眼。”

    蕙兰娓娓道来:“这‘酒底打酒面’就是,替拳的饮酒,找替的出一‘酒面’作为答谢。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用语,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替拳者猜出了这道菜,便吃这道菜,压压酒……”

    揭傒斯问:“若猜不出呢?”

    蕙兰说:“那就再喝一杯。”

    揭傒斯笑道:“咦,别说,还挺有意思的。快,你俩打个样,让我们瞧瞧。”

    随之,杏儿和王亮“三”“五”“六”地一通乱叫,这猜拳就开始了。

    猜拳实行的是“三局两胜制”。很快,王亮就败下阵来。王亮喝了酒,朝人照了照杯底,示意大家——他都干了。

    众人都瞅着蕙兰出谜面。

    只听蕙兰不紧不慢地说:“游于桥间,恐触天柱折,说出大天也不成,怒腹一江春水,遗今者不宜出行。”

    于湉听了个稀里糊涂,“你这说了啥呀?东一句西一句的。”见王亮却拿过勺了,搲了一小碗河豚汤,用调羹舀着,美美地喝了起来。

    杏儿急了,“哎,哎,你猜着了,你就喝?”转头问王冕,“他猜对了没有?”

    王冕笑而不答。

    揭傒斯捋着胡须笑道:“看来,元章才华横溢啊,连身边的书童都涉猎广泛。”

    于湉问:“他真的猜对了?”

    揭傒斯说:“当然对了,你不见人家都放下碗走了么!”

    “哪儿就对了?”于湉有点蒙,问蕙兰。

    慧兰说:“我的谜面是,游于桥间——这是苏轼的文章《河豚之死》的句子;恐触天柱折——是杜甫的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一句;说出大天——是京城人打骨牌常用的词;一江春水——是词牌;不宜出行——便是黄历上的用语。”

    于湉彻底傻了,又问:“关键,谜底是啥?”

    蕙兰说出了自己的酒底:“河豚触柱常有事,何必植气水波浪;飞鸢过而磔其腹,才知世人走为上。”

    揭傒斯对这酒底更是大加赞赏:“是啊,无理取闹,从来不会认为自己有错的人是很危险的。就像这河豚撞了柱子,反而会怪柱子撞它。脾气暴躁,易怒,这不就成了我们的盘中餐;做人呐,更应该学学王亮,见好就收,走为上,何必来趟我们的浑水?”

    ————————————

    注释

    【1】射覆

    射覆,古代游戏。把东西覆于器物下,让人猜。后也用于称行酒令时用字句暗指事物。

    说《红楼梦》是一部大百科全书一点不假,里面的内容真是丰富多彩,令人大开眼界。比如其中写到的许多游戏,就让现在人很感兴趣,也很长见识。

    《红楼梦》里写到的游戏有俗有雅,很多还与酒席有关,算是古代的酒桌文化。比如“射覆”,就是当时酒桌上一种高雅的文人游戏。

    那么,射覆这种游戏是怎么玩的呢?

    宝钗说射覆是“酒令的祖宗”,意思自然是说射覆这种游戏产生的年代早,历史悠久。确实如此,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我国汉代,皇宫里就流行射覆游戏了,只是当时还与喝酒无关。

    《汉书.东方朔传》记载:“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

    “射”就是猜度的意思,“覆”是覆盖的意思,“射覆”意思是猜器物下盖着的是什么。而上文中所谓“数家”,是指当时研究易经进行占卜的术士。东方朔说自己曾经“受易”,意思是说自己学过“周易”。他根据易进行占卜,猜到器皿下盖着的是蜥蜴,受到皇上奖赏。

    作为一种与易学相关的猜物游戏,何时演变成酒桌上的酒令,现在已经无从可考,但至少在唐代已经流行了。唐.李商隐《无题二首》诗就有“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之句。

    但是,唐朝时期的射覆游戏与清朝时未必完全相同。有学者认为,唐朝时酒桌上的射覆玩法大致如下:先将一物品或写有字的纸条藏在倒扣的杯碟中,口头念出一段隐语让人猜,猜不中则罚酒。这类似今天的猜谜语,而从其先藏后猜可以看出与汉朝时期是一脉相承的。

    到了清朝,射覆游戏已经去掉了事先藏物的环节。

    覆者直接暗中就地取材,在酒桌上或者室内看到什么,就用隐语说什么,而且要求提高了,必须用典。射者环顾室内去猜,猜到不直接说出来,而是也以隐语用典回答,三次不中罚酒一杯。这其实就是以谜猜谜。

    这是纯粹的文人游戏,难度非常大,肚子里没有足够的墨水,脑子不灵活,是玩不转的。所以薛宝钗说“比一切的令都难,这里到有一半是不会的”,而史湘云则说:“我不行这个射覆,没的垂头丧气,闷人。”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写宝玉(还有宝琴、岫烟、平儿)过生日,众人相庆,于酒席上行酒令以助兴,其中之一就是射覆。下面就以其中所写的两个例子,来具体解析、体会射覆游戏到底是怎么玩的。

    宝琴覆,香菱射:

    宝琴说了一个“老”字,香菱猜不出,湘云替她说了一个“药”字。宝琴想说的是什么、又是怎么用典的呢?湘云又是如何猜到、又是如何用典的呢?

    原来,宝琴看到门斗上贴的“红香圃”三个字,想到《论语》里的一句话“吾不如老圃”,所以就说了一个“老”字,隐藏了“圃”字。而湘云猜到后说“药”字,与“圃”组成“药圃”一词,是想到关于“药圃”的典,书中没写什么典,但关于“药圃”的诗句是有的,比如王维诗“荷锄修药圃,散帙曝农书”。

    探春覆,宝钗射:

    探春说了一个“人”字,宝钗说“人”字太宽泛了,探春于是又加了一个“窗”字。这是用两个字覆同一事物,起到限制作用,使所覆之物具有唯一性。宝钗回答了一个“埘”字。

    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原理。酒桌上有鸡肉,探春先想到“鸡人”,所以说“人”字,覆的是“鸡”。宝钗指出“人”字宽泛,说明当时还有与“人”有关系的东西。为了限定“鸡”,探春想到“鸡窗”,所以又加了一个“窗”字。

    鸡人是指古代掌管鸡等牲畜以天明报时的人,典故出自《周礼.春官.鸡人》;鸡窗典故来源于南朝刘宋时期的《幽明录》:“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言巧大进。”后遂以鸡窗代指书斋。唐罗隐有诗 “鸡窗夜静开书卷,鱼槛春深展钓丝。”

    宝钗说的“埘”字,是想到“鸡栖于埘”这句话,这是《诗经》里的典故,语出《君子于役》这首诗,很多人都会背。

    后面又写了李纨与岫烟一组。李纨覆一个“瓢”字,岫烟射的是“绿”字。由于不知道现场有些什么,所以她们说的是什么,用的又是什么典故,读者无从得知。

    最后写了薛宝钗说了一个“宝”字,贾宝玉回答的是“钗”字。宝钗覆的是“玉”,现场有宝玉脖子上的通灵宝玉。贾宝玉猜到了,他说“钗”字,是想到“玉钗”这个词,出自诗句“敲断玉钗红烛冷”。湘云质疑“宝玉”一词没有出处,香菱指出岑参有“此乡多宝玉”一句诗。

    我认为作者此处别有深意。这里面作者意在指出,薛宝钗时刻心系宝玉,因为癞头和尚说过“金玉良缘”,但是贾宝玉只念“木石前盟”,所以用“敲断玉钗红烛冷”对“金玉良缘”予以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