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科幻小说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210章 青山白水绕东城
    至治元年[1321年]三月,大元朝举行第三届廷试大典,英宗皇帝亲点了比自己小一岁的17岁奚族人[哈萨克族]达普化为右榜状元。

    元朝的科举与唐宋不同,实行的双榜制:少数民族、外国人考右榜,考卷极其简单,像达普化这样的奚族人,他随父定居江浙地区,稍加努力学习汉文化,就能“连中三元”;而右榜是为汉人[原金朝统治下的汉族、女真等民族]、南人[淮河以南的原南宋境内的人民]应考准备的,不但考生多,而且考题难,像王冕、纪绪这样的才子,考了几次都连连落榜。

    听说皇上的殿试已经结束,察合台汗国使臣便入宫觐见。

    看到呈上来的宝单里,唯独少了那只最值钱的稀世之宝——夜明珠。英宗正欲大怒,身旁的太监说道:“大汗,您殿试时,不是刚得一颗真明珠么!”

    这太监让使臣提前给买通了,太监指的真明珠,就是刚点的右榜状元“达普化”。

    英宗皇帝随之大悦,转怒为喜道:“朕非欲彼土地人民,但吾民不罹边患,军士免于劳役,斯幸矣。今既来降,当厚其赐以安之。”

    就这样,英宗皇帝又赏赐给使臣一些宝物,让他带给“怯伯汗”。从此,祖孙二人便冰释前嫌了。

    【一】《送友人》李白.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赵鸾鸾把黑良臣请到了“莳花馆”说:“黑大哥,明天我准备离开宛平,去长城寻找柳颖哥。”

    黑良臣道:“你一界女子,独自去往边关,多危险啊!”

    鸾鸾说:“现如今,世间太平,不会有事的!”

    “太平?”黑良臣道,“我倒觉得,你是‘出得龙潭,又入虎穴’。”

    “此话怎讲?”

    “你看,你去的那地方,全是些驻守边关的光棍汉,你说,哪个见了你……反正到时候,你跑都跑不了……”

    “那我该如何是好啊?”

    “我建议你先回家,长城那边,我有几个朋友,我写封书信送过去,让朋友们帮着给你打听打听,若有柳兄的消息,就让他写信给你。”

    “如此甚好,妹妹先谢过黑哥了。”鸾鸾随之一礼。

    黑良臣双手扶起:“免礼,免礼,妹妹不必客气。”

    一旁的舜华起身问道:“那,我去哪儿?”

    “你回家呀!”黑良臣说,“你小弟的病已经痊愈了,你干嘛还赖在这里不走?怎么,这里的饭食好吃呀!”

    舜华道:“谁喜欢这里的饭食,我不是没脸回家么!”

    “怎么没脸?”

    “这肚子……丢死人了……”

    “肚子的事儿,你找他呀!”黑良臣一指大长腿说道。

    大长腿把头上的绿头巾一把就揪下来,往桌子上一摔说道:“行了,大老黑,这顶绿帽子,我戴到此为止了!”

    黑良臣奸笑道:“戴着吧,挺好看的!”

    “好看?”大长腿说,“是你的脸好看吧!”

    “戴你头上,我的脸好看什么。”

    “行了,跟你说吧,那孩子不是我的。”

    “不是你的?”黑良臣坏笑道,“怎么,你的那个,不好使呀!”他又扭头问舜华,“真的么?那你可够倒霉的!”

    舜华没法回应黑良臣,任由他说。

    黑良臣又笑着问大长腿:“那你这顶绿帽子也算是戴对了么!哎~,那孩子是谁的?”

    大长腿蹲在地上,只说了两个字,“你的!”

    “我的?”黑良臣一愣,转头又看舜华,舜华点了点头,黑良臣瞬间傻了,他瘫坐在椅子上。

    时间仿佛停止,反正比往常走的有些慢……

    鸾鸾站起来身来,过去安慰道:“黑大哥,怎么还傻了呢?这是天大的好事呀!”

    黑脸哭丧着脸说:“哪是天大的好事哟,明明是老天在惩罚我!”

    鸾鸾纳闷地问:“黑大哥为何会如此说?”

    黑良臣叹了口气,“你们知道,我为何一直不敢结婚?就怕老婆孩子受到牵连……我罪孽深重啊!不但朝廷不会放过我,就连老天爷也不会饶过……”黑良臣过去搀起蹲在那里的大长腿,扶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然后,“扑通”一声就给大长腿跪下了,“大哥,你就是我的亲大哥,你带着舜华走吧!”

    大长腿愣了,众人也都愣住了。

    舜华赶紧过去,扑倒在黑良臣的眼前说:“黑子哥,你为何不要我?是因为我和腿子哥在一起么?黑子哥啊,我俩是清白的,请你相信我……”

    “我相信,我相信,我相信你的贞洁,更相信大腿哥的人品。”

    舜华又是一阵哭诉:“那你为何不娶我?”

    “不是跟你说了么,我犯了灭九族的大罪,我岂能让你和孩子跟着我去死!”

    “不会的,不会的,你是看不上我,你是喜欢上了鸾鸾妹?你告诉我,快跟我说呀!若真如此,我愿意做小……”

    “你胡说些什么!”黑良臣说道,“我不是一个好人,腿子大哥才是天底下最好的人,你跟着他,比跟着我幸福,你跟他远走高飞吧,也好给我们黑家留下一丝血脉……”

    舜华扑在黑良臣的怀里大哭不止……

    【二】《把酒倒满》韩东.词曲 四川雨泽.歌

    黑良臣在“莳花馆”里安排了离别宴。

    虽是分手,但也要分手的轰轰烈烈。黑良臣点了最好的酒宴,上了最好的歌舞……让他们享受一次“人上人”的生活。

    酒到兴致,黑良臣取过琴女的马头琴【1】,抒情地拉了起来。

    一段优美的蒙古长调之后,他唱道:

    [歌曲]“如果爱是一杯穿肠的毒药,我喝过。如果情是一汪人世间的浑水,我趟过。如果我的命运注定坎坷,我不会问为什么。如果自暴自弃怨天由命,那不是我!

    如果你有一双飞翔的翅膀,还等什么?如果你的泪水已经汇聚成河,你在酿酒吗?如果历尽磨难受尽挫折,老天还依然不放过我,那么就让狂风暴雨来的,更猛烈些吧!如果历尽磨难受尽挫折,老天还依然不放过我,那么就让狂风暴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黑良臣是突厥人。

    他骨子里就固有蒙古高原的那种原始的豪放。他又把琴还给了那琴女,站起身来,回到桌子旁边,举起了那把酒壶,大声唱道:

    [歌曲]“把酒倒满安,来他个不醉不休,我不想再问君有几多愁,所有烦恼向东流。把酒倒满安,来他个不醉不休,我不想再问君有几多愁,幸福的人请举手,给我走!”

    琴女拉起了凄凉的马头琴。

    那声音,仿佛能净化人们的灵魂,它如泣如诉,它委婉动听,它仿佛那夜莺在啼血,它就是眼前的有情人——在悲伤,在缠绵。

    舜华无限感伤地趴在桌子上抽泣……

    [歌曲]“如果你有一双飞翔的翅膀,还等什么?如果你的泪水已经汇聚成河,你在酿酒吗?如果历尽磨难受尽挫折,老天还依然不放过我,那么就让狂风暴雨来的,更猛烈些吧!如果历尽磨难受尽挫折,老天还依然不放过我,那么就让狂风暴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把酒倒满安,来他个不醉不休,我不想再问君有几多愁,所有烦恼向东流。把酒倒满安,来他个不醉不休,我不想再问君有几多愁,幸福的人请举手,给我走!幸福的人请举手,给—我—走——”

    大长腿带着舜华离开了宛平城……

    ————————————

    注释

    【1】马头琴

    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它是一种拉弦乐器,蒙古语称“潮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

    (1)名字由来

    马头琴,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在《元史.礼乐志》有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为马尾。”马头琴原来也有龙首。

    据岩画和有些历史资料中显示:蒙古人开始把酸奶勺子加工之后蒙上牛皮,拉上两根马尾弦,当乐器演奏,称之为“勺形胡琴”。很多专家认为,这就是马头琴的前身。勺形胡琴当时最长的也是二尺左右,共鸣箱比较小,声音也就小多了。

    元朝时期,随着宫廷生活的逐渐富裕宫廷内有专门的演奏、唱歌、跳舞的人员,马头琴也就慢慢地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内容之一了。

    最初,马头琴的琴头不一定是马头,有人头、骷髅、鳄鱼头、鳖甲或龙头等,此外还有人说,这种琴的琴头有呈猴头或玛特尔头的形状。玛特尔形似龙,面似猴,象征一种镇压邪魔的神物。据有关学者考证,马头琴的名字,大约是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纪初才开始成名的,琴首也由龙头或玛特尔头改为了马头。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琴类,如:皮胡、锹胡、四胡、奚琴、稽琴等都是当时的流行乐器。

    由于流传地区的不同,它的名称、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称作“莫林胡兀尔”,而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则叫做“潮尔”。还有“胡兀尔”、“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叫法。

    (2)起源

    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成吉思汗时已流传民间。据《马可波罗游记》载:“12世纪鞑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种二弦琴……”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民间艺人和牧民们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从山林狩猎文化时期至草原游牧文化初期,蒙古人所使用的乐器,不是马头琴,而是火必思、托布秀尔等弹拨乐器且多用于娱乐性歌舞与舞曲伴奏。

    从《蒙古秘史》、《元史》中的记载来看,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时期,蒙古民族乐器尚以弹拨乐器为主,元代的蒙古军人和牧民,善弹火必思,喜跳集体踏歌。当草原游牧音乐迅猛发展之后,马头琴这件拉弦乐器便脱胎而出,得到广泛普及,并且最终取代弹拨乐器的地位,成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色的民间乐器。

    马头琴是适合演奏蒙古古代长调的最好的乐器,它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蒙古人的生活,如:辽阔的草原、呼啸的狂风、悲伤的心情、奔腾的马蹄声、欢乐的牧歌等。与此相关,元代的蒙古民族乐器总体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仅仅是用于舞蹈和歌曲伴奏,而且还产生了纯器乐曲,诸如《海青拿天鹅》《白翎雀》等,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

    成吉思汗西征的时候,大规模移民,将马头琴在内的蒙古文化传到了欧洲,俄罗斯也就有了马头琴,并受到人们的欢迎。

    (3)凄凉的马头琴

    若你来到内蒙古,都会问同样一个问题:有大草原吗?但殊不知,蒙古音乐马头琴,才是真正的天籁之音,比草原更具魅力。

    我喜欢这凄凉的琴声,如同黑夜行走在茫茫草原,万千星光闪烁,我踏过荆棘,苦中找到安静,踏过荒野,我双脚是泥泞……

    大草原同样包含着雄鹰的壮志凌云,伴随马头琴的悠扬,铭刻在心的是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以至九曲回肠。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马头琴的传说:

    马头琴最早是由察哈尔草原一个叫苏和的小牧童做成的。苏和是由奶奶抚养大的,婆孙俩靠着二十多只羊过日子。

    苏和每天出去放羊,早晚帮助奶奶做饭。十七岁的苏和已经长得完全像个大人了。他有着非凡的歌唱天才,邻近的牧民都很愿意听他歌唱。

    一天,太阳已经落山了,天越来越黑。可是苏和还没有回来。就在人们十分焦急的时候,苏和抱着一个毛茸茸的小东西走进蒙古包来。人们一看,原来是匹刚出生的小马驹。

    苏和看着大伙惊异的眼光,对大家说:“在我回来的道上,碰上了这个小家伙,躺在地上直动弹。我一看没人收拾它,怕它到了黑夜被狼吃了,就把它抱回来啦。”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小白马在苏和的精心照管下长大了。它浑身雪白,又美丽又健壮,人见人爱,苏和更是爱得不得了。

    一天夜里,苏和从睡梦中被急促的马嘶声惊醒。他想起小白马,便急忙爬起来出门一看,只见一只大灰狼被小白马挡在羊圈外面。苏和赶走了大灰狼,一看小白马浑身汗淋淋的,知道大灰狼一定来了很久了,多亏了小白马,替他保护了羊群。他轻轻地抚摸着小白马汗湿的身子对它说:“小白马呀!多亏你了。”

    一年春天,草原上传来了消息说,王爷要在喇嘛庙举行赛马大会,因为王爷的女儿要选一个最好的骑手做她的丈夫,谁要得了头名,王爷就把女儿嫁给谁。苏和也听到了这个消息,邻近的朋友便鼓动他,让他领着小白马去参加比赛。于是,苏和牵着心爱的小白马出发了。

    赛马开始了,许多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扬起了皮鞭,纵马狂奔。到终点的时候,苏和的小白马跑到最前面。王爷下令:“叫骑白马的上台来!”等苏和走上看台,王爷一看,跑第一名的原来是个穷牧民。

    他便改口不提招亲的事,无理地说:“我给你三个大元宝,把马给我留下,赶快回去吧!”

    “我是来赛马的,不是来卖马的呀。”苏和一听王爷的话,顿时气恼起来。我能出卖小白马吗?他这样想着,不假思索地说出了那两句话。

    “你一个穷牧民竟敢反抗王爷吗?来人哪,把这个贱骨头给我狠狠地打一顿。”不等王爷说完,打手们便动起手来。苏和被打得昏迷不醒,还被扔在看台底下。王爷夺去了小白马威风凛凛地回府去了。

    苏和被亲友们救回家去,在奶奶细心照护下,休养了几天,身体渐渐恢复过来。一天晚上,苏和正要睡下,忽然听见门响。问了一声:“谁?”但没有人回答。门还是碰碰地直响。

    奶奶推门一看:“啊,原来是小白马!”这一声惊叫使苏和忙着跑了出来。他一看,果真是小白马回来了。它身上中了七八支利箭,跑得汗水直流。苏和咬紧牙,忍住内心的痛楚,拔掉了马身上的箭。

    血从伤口处像喷泉一样流出来。马因伤势过重,第二天便死去了。

    原来,王爷因为自己得到了一匹好马,心里非常高兴,便选了吉日良辰,摆了酒席,邀请亲友举行庆贺。

    他想在人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好马,叫武士们把马牵过来,想表演一番。

    王爷刚跨上马背,还没有坐稳,那白马猛地一踹,便把他一头摔了下来。白马用力摆脱了粗绳,冲过人群飞跑而去。王爷爬起来大喊大叫:“快捉住它,捉不住就射死它!”箭手们的箭像急雨一般飞向白马。

    白马虽然身上中了几箭,但还是跑回了家,死在它最亲爱的主人面前了。

    白马的死,给苏和带来了更大的悲愤,他几夜不能入睡。

    一天夜里,苏和在梦里看见白马活了。他抚摸它,它也靠近他的身旁,同时轻轻地对他说:“主人啊,你不要伤心落泪了,你若想让我永远不离开你,还能为你解除寂寞的话,就用我皮、骨、筋、鬃、尾做一把琴吧,我就永远陪在你身边了。”

    梦醒后,苏赫按白马说的做了一把琴。并按照白马的模样雕刻了琴头,起名“马头琴”,永远带在身边,每当想起白马他就拉起马头琴,琴声响彻云霄,好似万马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