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科幻小说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216章 先生独饮勿叹息
    达普化出了房门,见天空依然是灰蒙蒙的一片,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这还下着雨呢,我怎么去呀!

    他来到了门卫室,跟守卫要了一件蓑衣穿在身上,提着一顶雨淋帽子就出了大门。

    【一】《春雨》达普化.诗

    路人行人脚步匆忙,调皮的风四处流窜着,幸灾乐祸地看着人们的狼狈。

    树,无奈地摇着头,好像没有人注意细雨的多情和眷恋,也没人去感觉细雨的牵挂和思念。年轻的达普化,心头不由得生起了丝丝遗憾:为什么没人能品味这春雨呢?

    他禁不住仰天长啸:

    “春阴飞土雨,晓露挹天浆。

    御柳枝枝绿,仙葩处处香。”

    当达普化跳上马正欲疾行时,听得路边有人喊他。

    只觉得这人很是面熟,可就是想不起在哪儿见过,便跳下马来瞎蒙:“你,你,你怎打扮成‘叫花子’了?”

    大长腿说:“我本就是叫花子。”

    “你刚才说,皎儿在你家里?”

    “我就是一要饭的,哪来的什么家呀!”

    “那你是在哪儿见过皎儿姑娘的?”

    “你家门前的那条胡同里。”

    “她跟你打过招呼?说要去哪儿么?”

    “说了,”大长腿道,“说要去找她的舅舅。”

    “她舅舅?”达普化立刻埋怨说,“你说你,干嘛不拦住她?”

    “她没跟你说么?我还以为是你让她去的呢!”

    “那么远的路,她一个小姑娘,长得又那么……路上,怎能不引起‘牙人’的歹意?”

    “她化过妆了,没那么好看了!”大长腿说,“出来时,头上围上了一条破旧的、像抹布似的围巾,那模样与我也差不了多少了……”

    达普化说:“就一条破围巾就能掩盖她靓丽的公主服?”

    “所以嘛,她非要跟我换我身上穿的衣裳么!”

    “那你干嘛不换给她?”

    “我怎能穿女人的衣裳!再说了,我拢共就这么一套乞丐服,我借给她,我穿什么呀?”

    达普化看了大长腿身边的舜华一眼,问,“干嘛不换你妻子的衣服?”

    大长腿道:“她的衣服,皎儿那娇小的个头怎能撑得起来,我这高矮,她穿着才合适……”

    达普化着急起来:“她走了多长时间了?”

    “得有两个时辰了吧!”

    “去了哪个方向?”

    “通州方向。”

    达普化跳上马就要去追赶。

    大长腿说:“你追不上的,她是坐车走的。”

    达普化根本没理会,又在马的屁股上抽了一鞭子。

    大长腿朝着他的背影大喊:“估计她现在到了‘李二寺’了。”

    达普化一听,又勒马转身回来:“她去‘李二寺’干嘛?”

    大长腿说:“她不是在我这里没借到衣服么,我建议她去借一套僧衣或道袍,化着缘去南方岂不更方便一些。”

    “‘李二寺’刚开始扩建,没有什么道士,哪有多余的道袍给她?你也真能给她指个地方!”

    “她说,她就认识那里的道长,别的道观也不认识人呀!”

    “走,走,走,你俩也跟我一起去,帮我劝劝她,那小丫头,执拗的很呢!”

    大长腿为难道:“我们怎么去?”

    “我们去前面租辆马车。”达普化说着,便跳下马来,先把舜华扶上马驮着走。

    这下雨天的,哪有闲散的车辆好租,转悠了好长时间,也没找到一辆马车。正在犯愁,就听有人喊:“狗不理,你们这是要去哪儿?”

    “狗不理”是大长腿以前的外号。

    大长腿一看,是在宛平县结识的甄友乾,便道:“甄大官人呀,您这是要去哪儿?”

    “回家呀!”友乾笑道,“我哪有你这样的闲情,下着雨,还领着天仙般的老婆在大街上逛游!”看见身边跟着的英俊少年,便调侃道,“呵,这都混上仆童了!”

    “别瞎说!这是集贤院的达,达,达大人。”

    甄友乾赶紧跳下马车,上前施礼说:“大人有礼。”

    达普化还礼说:“甄官人有礼。”

    友乾问:“大人这是要去哪儿?”

    达普化道:“我们要去通州的‘李二寺’,寻一个走失的姑娘,可是,费了好长时间,也没雇到一辆马车……”

    “哎呀,我带你们去吧!”甄友乾说,“突然来了一场雨,马车都到陌上拉踏青的游人去了。”

    “是啊,是啊,那就多谢甄官人了。”达普化又是一礼。

    大长腿连忙扶舜华下了马,又扶着她上了马车,自己也钻了进去。

    友乾跳上马车,对达普化说:“我们走?”

    达普化一脸的高兴,长声回道:“走着!”

    【二】《这一路》大欢.词 藏锋音乐.曲 刘艺雯.歌

    傍晚,马车到了里二泗村。

    达普化找了一家“觅香园”的客栈住了下来,并打发大长腿去“李二寺”去寻皎儿过来。

    不多时,大长腿就回来。

    达普化问:“怎么,她没在寺里?”

    大长腿说:“在!”

    “在,你怎么不带她过来?”

    “那小孩,执拗得很,根本不听我的。”大长腿说,“我看,大人干脆派衙役抓她来得了!”

    达普化道:“派人抓,我还用大老远地把你请来干嘛?”

    “那我可没办法了,”大长腿一屁股坐在凳子上,“我就是一要饭的,我可劝不动她!”

    甄友乾说:“您不是集贤院的么,天下道观都受你管理,你去跟道长下道命令,赶她出来不就是了?”

    “我,我不是,不想给她留下一个坏印象么!”达普化为难道,“再说了,道长不在道观里,好像出外募捐去了。”

    舜华问:“要不,我去试试?”

    “外边下着雨呢,你去怎么行……还是我去吧,等我带她过来,你再帮我劝她……”达普化问,“她现在待在哪里?”

    大长腿说:“在二道院里。”

    问明白了皎儿待的地方,达普化便出了客栈。

    大长腿拿起蓑衣在后面撵:“你穿上蓑衣,挡着点雨。”

    达普化头也不回地走了。

    进了“李二寺”,穿过了“灵官殿”,便是“关帝殿”。院子里乱得很,到处都在建设。达普化不由地说道:“这哪是人待的地方呀!”

    看见达普化进了二进院落,皎儿赶紧从殿里出来,往后院里跑。

    达普化在后边喊:“你跑什么?”

    皎儿那管这些,只是一路疯跑,迈过了拆掉的围墙,来到了一片土堆似的小山坡,在一棵大树下停了下来。

    [歌曲]“炎热的风,我却很冷,繁华的城,心很沉重。夜晚的天,月色朦胧,孤独的心情,有谁能懂?人海之中,人潮汹涌,风雨之中,不见彩虹。我的天空,乌云聚拢,不知道明天,何去何从!

    这一路,真的越走越痛,有太多不容易,让人失控。受伤的心灵,就像寒冬,安静的夜里,难以入梦。这一路,真的越走越冷,感觉自己真的,需要人疼。望着天空,眼角已泛红,低下头,谁来解我伤痛?”

    达普化不敢追得太紧,慢慢地踱步到她的身边。

    看着皎儿微微泛出的泪花,达普化说:“想去找舅舅,也得跟我说一声么!”

    皎儿并没有搭话,好像自己还满是委屈的,她用手背擦了擦眼泪。

    达普化笑了笑,递给了她一条手帕,说道:“其实找舅舅吧,有好多好多的方法,唯一不可取的就是私自去!”见她接过了手帕,便继续说道,“你说你,连你证明自己身份的那本诗集,你都不带,你舅舅怎能认你?”

    皎儿还是不说话。

    [歌曲]“人海之中,人潮汹涌,风雨之中,不见彩虹。我的天空,乌云聚拢,不知道明天,何去何从!这一路,真的越走越痛,有太多不容易,让人失控。受伤的心灵,就像寒冬,安静的夜里,难以入梦。

    这一路,真的越走越冷,感觉自己真的,需要人疼。望着天空,眼角已泛红,低下头,谁来解我伤痛?这一路,真的越走越痛,有太多不容易,让人失控。受伤的心灵,就像寒冬,安静的夜里,难以入梦。这一路,真的越走越冷,感觉自己真的,需要人疼。望着天空,眼角已泛红,低下头,谁来解我伤痛?”

    达普化又笑:“平日里,看起来挺聪明的小姑娘,怎么干起了傻事?你说你,跋山涉水地到了舅舅家,万一他再不认你,你这不就白跑了一趟么!”

    “我只要会背四句诗,舅舅就会认我!”皎儿终于说话了。

    “哪四句诗?”

    “就我写在纸上的那四句。”

    “呵!还有暗号呀?”达普化禁不住笑出声来,“赵大人,原来是干间谍【1】的吧!”

    随即,达普化又背了那四句诗:

    酒醒梦觉起绕树,

    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

    幸有落月窥清樽。

    达普化问:“舅舅,这是什么意思呀!”

    皎儿说:“我也不知道,母亲告诉我,只要我会背这四句诗,就能找到舅舅。”

    “噢~”达普化又问,“那你写给我,是什么意思?”

    “别的,我也不会写~”皎儿抬头看了达普化一眼,“再说,你不是也经常借酒浇愁么……”

    ————————————

    注释

    【1】间谍

    间谍在古代一般称“细作”,“细”的本义是微、小,地位卑微的人就称为“细人”,一般百姓叫“细民”;“作”是事情、事业,间谍工作不属于正面战场的大规模作战,而是偷偷摸摸,很像地位卑微的事情,因此称为“细作”。

    (1)关于古代“间谍”的一些小常识

    要打胜仗,最重要的莫过于知己知彼。要想做到“知彼”,使用间谍是一种主要手段。

    我国最先使用间谍的,是夏帝少康。《左传》载:今“少康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传说,少康是帝相之子,东夷首领寒浞灭了帝相。帝相的王后逃回娘家,生下康。少康成人后,得到同姓部落的帮助,并派大臣女(ru)艾到寒浞之子浇那里去做间谍,最后灭了寒浞,恢复了夏的天下,史称“少康中兴”。

    不少古代的名士贤臣都亲自做过间谍,如,商代的伊尹、周初的姜子牙、孔子的高足子贡。

    关于间谍的职能,姜子牙的《太公六韬》中有如下的阐述:“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

    (2)古代间谍的各种称呼

    间谍的称呼,五花八门。周公在《周礼》中谓之为“邦汋”,汋,读如酌,是斟酌盗取机密之事的意思。《尔雅》中称为“伣”,即为“反间”。《左传》中称为“谍”,《说文解字》解释:“谍,军中反间也。谓佯为敌国之人,入其军中。伺候间隙,以反报期主人。”《礼记》称为“觇”;《史记》称为“中诇”;《后汉书》叫“侦侯”;《左传注》中叫“游侦”、“细作”。

    (3)古代的五种间谍

    《孙子》还精辟详尽地论述了使用间谍的方法,说:“用间有五:有乡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为神纪。”

    NO.1乡间

    乡间,即利用同乡关系去从事间谍活动。

    例如,北魏大都督侯渊利用俘虏的敌兵为乡间,即为成功的一例。《魏书侯渊传》中记载,北魏大将尔朱荣,让侯渊伐韩楼。但侯渊只有几百骑兵。他一路上虚张声势,在距蓟州百十里处暗伏下来,从背后袭击敌军,结果大破敌人,俘获五千人。可侯渊却放了俘虏,并将马匹兵器发还他们,使之逃了回去。侯渊估量那些俘虏差不多都已跑回城了,便星夜急进,拂晓时到了蓟州城下。守将韩楼,疑惑逃回的士兵会与之里应外合,便弃城而逃。侯渊乘胜追击,活捉韩楼。

    NO.2内间

    内间,就是利用敌人内部派别之间的矛盾进行间谍活动。

    例如,战国时秦国张仪利用楚国靳尚、郑袖屈原的矛盾,使离间计,破坏了“齐楚联约”,结果楚君受骗,孤立无援,以至全军覆没,君王受辱。

    NO.3反间

    反间,就是利用敌人的间谍为自己服务。

    当敌人派间谍来刺探我方情况时,被我发现,即用大量金钱收买他,满足他的要求,使之为我所用,或者我方发现了间谍,故作不知,放泄一些假情报,让他回去报告,使敌人上当。如三国时吴将周瑜使反间计,明知蒋干来为曹操劝降自己,打探情报,却故意在群英会上假装喝得大醉,并将假书信放在帅桌上,任凭蒋干偷看,让他把假情报带回曹魏,使曹操错杀了蔡瑁、张允两位富有才干的水军将领。

    NO.4死间

    死间,即用犯罪的人做间谍,必要时可以牺牲间谍来达到我方目的。看一看韩信用郦食其做“死间”。《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刘邦派郦食其说降了齐国,韩信准备停止东进。

    一个叫蒯通的说客向韩信说:“虽然刘邦派间谍说降了齐国,难道有让你停止进兵”的命令吗?”于是韩信继续进兵,齐王田广听信郦食其说降,留他狂欢痛饮,撤了所有防御。当韩信直捣齐国都城临淄,田广以为被郦食其出卖,便油烹郦食其,逃往高密。

    NO.5生间

    生间,即选择精干的人做间谍,搞了间谍活动之后,能活着回来报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