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科幻小说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37章 曾经两度过蒲州
    【一】《红楼梦》曹雪芹.词

    俊眉修眼,顾盼神飞;

    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第二天,天还蒙蒙亮,纪绪便起了床。

    他仔细地把自己修饰了一番,然后拿起笔来,一笔一划地写好了拜帖,又挑了匹漂亮的枣红马骑着,精神抖擞地向丞相府走去。

    门口的士卒让门卫里的人出来接了拜帖,并让纪绪在台阶下候着。

    不一会儿,出来了一名侍者,把纪绪领到了一个小客厅,侍女给他上了茶,两人便又退了出去。

    纪绪喝了一口,顿感香气宜人。他站起身来,欣赏着客厅墙上挂着的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心想:看来丞相确实对书画有喜好,因为墙上的这幅《韩熙载夜宴图》[宋摹本],一看就知是仿品。

    纪绪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清明上河图》笑了起来,暗自思忖:“看来,此画真是买值了。”

    不多时,杜秋在侍女的搀扶下走进了客厅。只见她俊俏的美貌,狭长的眼睛,一盼一顾神采飞扬,看着就不是凡俗之人。

    纪绪赶紧上前施礼,杜秋朝他笑了笑,算是还礼了。

    坐定后,纪绪说明来意,并把柳好好给她写的信交给了侍女。侍女递给了杜秋,她打开了书信,阅读后,赶紧起来施礼:“原来是姐夫来了,小妹失礼了。”其实杜秋比柳好好还大一岁,为了表示对师傅的尊敬,所以称纪绪为姐夫。

    纪绪也赶紧起来还礼,很快那种生疏感就云消雾散了。

    杜秋的谈吐很有文化气息,字字皆精华,跟这样的人会面,感觉自己的素质也提高了很多。

    几句交谈后,杜秋说:“姐夫请放心,姐姐的事,就是妹妹的事。明天是元夕,皇帝赐百官放假十日以庆祝灯节,丞相正好在家,我现在就去找他,一定为姐姐办妥此事。”

    纪绪赶紧起身感谢,说:“那小生就不打扰夫人了,小生告辞。”

    纪绪高高兴兴地离开了丞相府,心中悬着的那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二】《元夕行》张居正.诗

    今夕何夕春灯明,

    燕京女儿踏月行;

    灯摇珠彩张华屋,

    月散瑶光满禁城。

    见纪绪哼着小曲走进了会馆,柳遇春调侃道:“开端兄为何如此高兴?路上遇见仙女了?”

    纪绪高兴地说:“是啊,刚才回来的路上,遇见了七仙女,约我明晚元夕去赏灯,不知正时兄是否有意与她们一见?我俩做连襟可好?”

    柳遇春连忙摆手说:“愚兄现无此心,等中得状元,方考虑此事也不迟。”

    刘基朝柳遇春笑了笑,“正时兄此言差矣,仁兄将近不惑之年,理应功名和姻缘两不误才对。”又转身问纪绪,“灯会在哪儿进行?”

    纪绪说:“就在我们胡同外的东华街上[即现在灯市口大街一带]。东华门外灯市长二里,白天是市场,夜晚张灯火。”

    刘基是第一次来京城,纪绪便给他介绍起来:“灯市期间,白天街道两旁列市,市场上售卖的物品种类繁多,既有闽粤海外的珍异,又有三代六朝的古董,还有日用百货,四民穿着的服饰,老少皆喜的食品等等。每到夜幕降临,街道两旁的茶楼酒肆,便张灯结彩,供游人饮宴作乐。”

    纪绪张开扇子拂了两下,又收了起来,眉飞色舞地继续说:“现在人们又延长了灯节的时间,皇帝还特准百官放假十天以过灯节。我们来的当天晚上,你不是看到街上有许多灯了吗?只是不够多,也不够热闹。明天元夕晚上,鼓乐齐奏,焰火怒放,绮丽无比,还有杂技表演等娱乐项目,更显热闹……”

    【三】《正月十五夜灯》张祜.诗

    千门开锁万灯明,

    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时天上著词声。

    杜秋把纪绪的事跟伯颜说了,伯颜看到自己梦寐以求的《清明上河图》,再加上杜秋现在正是受宠的时候,所以纪绪的事,伯颜很爽快地答应了。

    上元夜,皇上举办元夕晚会,伯颜只带着杜秋来到了皇宫。

    整个皇宫气势宏伟,千门俱开。大殿上,成百上千的歌女连袖起舞——

    红腰乱旋悦人眼,歌声袅袅入云端;个个美貌若仙子,人人如来落尘间。

    【四】《上元夜六首.其一》崔液.诗

    玉漏银壶且莫催,

    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华灯初上,刘基和纪绪打扮一番,准备去看灯会,可柳遇春却端坐在桌子旁边看起书来。

    钟鼓楼上,鼓声仍旧按时报着更点,仿佛催促着人们赶快动身,去把花灯欣赏。

    听着一阵阵的更点声,纪绪嫌时间过得太快,怕不能玩得尽兴,于是感慨道:“今夜的城门要一直开到天亮呢!滴漏箭壶,你不要这样一声比一声紧地催促么;时光啊!也不要过得那么快呀。”

    刘基对柳遇春说:“正时兄,灯会就在胡同口,你这么能坐得住?”说着,刘基和纪绪一人一只胳膊,硬拽着柳遇春来到了挂满花灯的大街上。

    【五】《京都元夕》元好问.诗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袨:xuàn华美。]

    来到大街上,到处能碰到穿着华丽盛装的人们;那些手拿灯火的孩子们,更是嬉闹着四处乱窜,时不时地碰撞着大人们的腿脚。

    今天的纪绪不同以往,他身穿朴素的长衫,游弋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赏灯猜谜。

    【六】《十五夜观灯》卢照邻.诗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缛:rù繁密的彩饰。]

    花灯越点越多。这绚丽的色彩,仿佛分开了大地;繁多的灯火,远远地点缀着天际,灯光和星星连成了一片。

    那连接天河的灯光,就像是星星坠落下来一般,而那靠着高楼的灯光又似乎是月亮悬挂在天边。

    在色彩华丽的灯火里,有一对夫妻正在举办“芳宴”。

    大红灯笼照射下,如夫人显得是那么的光鲜丽艳;她丈夫举起酒杯,目光却凝固在夫人那“巧笑倩兮”的容颜上,久久不愿移走……

    [芳宴:是夫妻(或情人)之间的一种特定宴席。通过举办这样的宴席,不仅可以体现出丈夫对于妻子的钟情与爱意,还能向亲朋好友传递夫妻间的恩爱信息。]

    【七】《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杨广.诗

    法輪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燔:fán焚烧。]

    正在这时,千万朵礼花飞上了天。有的似法輪在天空盘旋,有的如梵声响彻夜阑。琉璃台上传来了钟鼓那悦耳的响声,那钟声仿佛在催促着人们赶快来灯市观看这美丽的景象……

    【八】《正月十五夜》苏味道.诗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秾:nóng花木繁盛。]

    路,四通八达;人,八方涌塞......

    随着人群的不断聚集,礼花在持续地绽放着。到处是火树银花,大地都被烟火烤成了黄金色;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犹如娇艳的花朵一般。

    马蹄声,尘土飞扬;月光照,逐人前来。

    月光下,灯影处,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浓妆艳抹,她们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街道两旁,花灯一串又一串,五彩的光亮映红了人们的笑脸。

    柳遇春三人不急不忙,从容地走着,谁都不想让这一年中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九】《青玉案.元夕-上阕》辛弃疾.词陈彼得.曲陈彼得.歌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此时,元夕夜进入了顶点。天地空三者融会贯通,星火交融,光流香溢,喧嚣动容。人们如颠似狂,似痴如醉,到处是一派欢乐的景象。

    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夕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到地下。那如雨的彩星,自空中坠落,好似陨星雨花。

    达官显贵携家带眷,坐着雕车宝马走在繁花的路上。豪车过后,留下满路的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那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行。

    【十】《青玉案.元夕-下阕》辛弃疾.词陈彼得.曲陈彼得.歌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夜,鱼飞龙舞,笑语融融。尤其是姑娘们,一个个雾鬓云鬟,蛾儿雪柳。她们盛装打扮,一路欢笑不停……

    突然,一驾豪车疾驰而来,停在柳遇春的身边。车帘被撩起,一阵扑鼻的芬芳迎风飘来,刚一转脸寻香,一口红茸唾在了柳遇春的脸上。

    “喔~!”柳遇春吃了一惊,那少女也吓了一跳。

    两人呆望了半天,少女慌忙放下车帘,催促车夫快逃。

    “哎~”少女就在柳遇春的眼皮底下溜走了,怔了半天的柳遇春都没来得及阻止她。

    就这刚才的一瞥,柳遇春真的懜住了,那女孩简直太漂亮了。柳遇春还在怅然若失地傻傻地站着,刘基从身后拍了他一下,催他快去追赶……

    [歌曲]“啦……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那女孩的车走了一段,好像又被堵住了。

    柳遇春急忙赶了上去,一拉车帘,见没人,便问车夫:“人呢?”

    车夫笑嘻嘻地说:“早跑了!”

    柳遇春失望地追问道:“她是何方仙子?”

    车夫说:“她们是‘畅春院’的,叫什么,小人不知。”

    柳遇春看着眼前人来人往的人流,女孩早已无踪无影了……

    此时,纪绪和刘基也赶了上来,纪绪喊他道:“仁兄,走吧!看灯要紧,至于美女,你本来就不喜欢嘛。”

    柳遇春呆呆地说:“不,她不一样!”

    刘基笑着说:“凡是男人,哪有不爱美人的,正时兄以前只是没有碰到可心的人罢了。”

    [歌曲]“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啦……”

    他们三人边说边往前走。可柳遇春仍在四处张望,寻找她千百回,总想找到那意中之人,但怎么也寻不到。

    偶一回头,他忽然发现那女孩仿佛站立在幽暗处——柳遇春的双眼立刻放亮了,就在那一角残灯的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原来她藏在这个地方,还未归去。

    但她,好像也有所期待!

    就在这一瞬间,柳遇春似乎感觉到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他悲喜而又莫名的感激和铭篆。

    柳遇春急忙走上前去。

    少女慌忙拿出手绢,使劲翘着双脚,抻着胳膊擦拭着柳遇春脸上的红茸。柳遇春就这样怔怔地看着她,希望她擦慢些……

    就在女孩抽手的瞬间,柳遇春急忙用双手抓住了那只玉雕般的小手儿。

    可惜,让她挣脱了;万幸,手帕却留在了柳遇春的脸上。

    【十一】《元夜踏灯-上阕》董舜民.词

    百枝火树千金屧,

    宝马香尘不绝。

    飞琼结伴试灯来,

    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

    小婢扶行怯。

    [屧:xiè木底鞋。]

    又一轮人潮涌来,又一阵女香过处。这时,一驾宝马香车在他俩的不远处停了下来,从车上下来一位华贵的老妇人。有一个侍女跑了过来,把少女拉走了,却生生地把柳遇春丢在了那里。

    侍女小心扶着少女向老妇人走去——石桥路滑她俩慢慢走,浅黄绣鞋她却轻轻迈;她一会儿假装怒,一会儿又笑开怀,眼睛却时不时地偷偷瞟向柳遇春这边。

    【十二】《元夜踏灯-上阕》董舜民.词

    石桥路滑缃钓蹑,

    向阿母低低说。

    妲娥此夜悔还无?

    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

    总是团圆月。

    [缃:xiāng浅黄色。]

    那少女走到老妇人身边,好像在跟老妇人轻声地解释着什么。过了一会儿,女孩随老夫人上了车,消失在人群之中。

    看着女孩渐渐没了踪迹,柳遇春无奈地抬起头来,看着天上的明月,喃喃地说道:“嫦娥啊!今晚,你有没有遗憾的事?是不是不想再回到广寒宫了!不如来人间,即使生活难比往昔。但,毕竟我俩能共度这团圆月。”

    【十三】《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刘克庄.词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

    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

    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柳遇春像丢了魂似的站在原地,喧闹的戏鼓声他已听不到了,她的离去,也仿佛带走了身边彩灯一夜的光华。

    柳遇春此时才感到自己活了半辈子,其实有些悲哀。什么时候也能像汉朝的张敞那样,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涂红?什么时候能在高楼上和心爱的人一起饮酒赏月?

    欢乐的人们慢慢散去,街上也渐渐地静了下来,而柳遇春的脚步却怎么也迈不开,那失落的愁思蔓上了他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