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科幻小说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53章 风飘万点正愁人
    【一】《越调.斗鹌鹑》王实甫.元曲

    闲对着绿树青山,

    消遣我烦心倦目。

    潜入那水国渔乡,

    早跳出龙潭虎窟。

    披着领箬笠蓑衣,

    堤防他斜风细雨。

    长则是琴一张酒一壶。

    自饮自斟,自歌自舞。

    午睡起来,完哲笃百无聊赖。看见墙角的雅托克[即蒙古筝],便自娱自乐地唱了一曲《越调.斗鹌鹑》。

    这时听见有人敲门,便停了手中的弹奏,哼着小曲去开门。见是小和尚悟尘,便急忙请进了小房。

    悟尘悄悄地说道:“完先生,告诉你一件好事。”

    完哲笃见悟尘那么神秘,又听到“好事”两字,就料到一定和自家师妹有关,连忙凑上前去,问:“有何好事?请教小师父了!”

    悟尘更加神秘地说:“我刚刚得到一个天大的秘密,事成之后,先生拿什么来谢我?”

    完哲笃道:“请你喝谢媒酒。”

    悟尘连忙双手合十,说了句:“阿弥陀佛!罪过啊罪过!出家人如何能近酒肉?你把我当成酒肉和尚了!”

    完哲笃笑了笑,“啊!小师父,得罪了,得罪了!这样吧,秀才人情纸半张。小生自问,书法还可以看得,改日待我写一副对联相送,留个纪念,小师父以为如何?请快将好事说与小生吧!”

    悟尘说道:“先生的墨宝嘛,当然是求之不得,不过还在其次。想小僧佛经倒背会了不少,一般可以应付得过去,其他就肚内空空的了。昨天在借房子的‘五得’里就有这一得,小僧要拜先生为师,如蒙同意,那是最重的谢礼了。”

    完哲笃想,这小和尚很有上进心,即使不为我出力帮助,我也应该帮助他学习,就说:“小师父的向上之心,小生十分钦佩,理应支持,无奈才疏学浅,不堪为人师表,恐怕辜负了小师父的厚望。不过,你我既然已经成为朋友,今后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你向我学点文章,我向你讨教点佛学,不必拘泥于师生名分的俗人之见。小师父你说好吗?”

    悟尘听了这番话,很是感动。心想,完先生为人谦虚厚道,对虞小姐一见钟情,乃是缘分注定,不是轻薄。便说:“先生,今后还请多多指教。”悟尘把学习的事敲定以后,于是道,“先生,告诉你,虞小姐今天晚上要到花园里来烧香拜月[1]。这里和花园只有一墙之隔,先生今晚上去碰碰运气,如何?”

    完哲笃听了,心中大喜,说道:“多谢指点!”

    “先生,把握时机,好自为之,千万不能莽撞。在这寺庙之中若惹出是非来,那可不是玩的!”

    哲笃赶紧说:“承教了!”

    把自己学习的大事敲定以后,悟尘便告辞了。

    【二】《西厢记》王实甫.元曲

    情已沾了肺腑,意已惹了肝肠。

    听了悟尘的建议,完哲笃却慌了心神,巴不得立刻就见到自己的小师妹。可现在还刚到申未西初,太阳在西山头就是不肯落下去。

    往日的太阳,一到西山头,一眨眼,就滚下去了;而如今,却像给谁撑住似的,就是不下山,月亮却又像被人拖住尾巴,还是不肯爬上来。这真是要急死个人!

    哲笃在院子里走来走去。

    这时,郭靖在屋内喊了声:“公子,香积厨的小和尚已经把晚饭送来了,吃晚饭吧!”

    哲笃道:“好吧,赶快拿晚饭来吃!”

    只见他急匆匆地吃了晚膳,坐在凳子上生等,好不容易挨到了月上东山,就准备往院子里走。

    郭靖过来伺候主人洗漱,说:“公子,洗脸洗脚,准备睡觉。”

    “今晚月色颇佳,我要玩会儿月亮,不忙睡觉。”

    “月亮有什么好玩的!看得到,摸不着,圆圆的又不能当烧饼吃。说那月里有嫦娥是骗那些傻瓜的,谁见过她来?公子折腾了一天,累得很,还是早点睡吧!”郭靖罗里罗嗦地说了一大通。

    她不满意主人玩月熬夜,主要是自己年纪还小,早就困了想早一点儿睡觉。

    哲笃听了却有些不耐烦了,心想,这小屁孩,你懂什么?你怎知道今晚我见不到嫦娥?你可知嫦娥就在西墙?这么好的机会,难道让我错过吗?

    但我也不能跟你说,说了,他万一也跟着去了,岂不讨厌!支使他去睡觉得了。便道,“你罗嗦些什么!累了,你自去睡觉。我就在院子里,不用你侍候。”

    “好吧,那小的去睡了,公子你自己要当心,多穿一件衣服,别着了凉!”说罢,便回他的房间睡觉去了。

    【三】《越调.斗鹌鹑》王实甫.元曲

    玉宇无尘,银河泻影。

    月色横空,花阴满庭。

    罗袂生寒,芳心自警。

    侧着耳朵儿听,蹑着脚步儿行。

    悄悄冥冥,潜潜等等。

    这时初更已起,月上东墙,两廊的和尚们都睡着了。

    哲笃想,我还是先到假山上去等着,顺便察看一下那边花园里的形势,等师妹一出来,就能饱看一番。

    于是他踱出房门,走到院子里,深深吸了口新鲜空气,就觉得神清气爽。抬头仰望,只见玉字无尘,银河泻影,月色横空,花阴满庭,真是一派大好夜色啊!

    哲笃突觉有点丝丝的凉意:夜凉了,啊!师妹,你自己可要小心身体呀!

    现在已是夜深人静了。

    哲笃是侧着耳朵儿仔细地听,踮着脚步儿轻声地走。悄悄的,暗暗的,偷偷的,等啊等!要等待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的小师妹。

    待等到那一更之后,万籁寂静,在那回廊的下面,不提防见到俺那“小冤家”,一下子把她紧紧地搂定。

    我要问她,为什么总是相会少,别离多?为什么只见你的影儿,不见你的形儿?

    ————————————

    注释

    [1]拜月

    中国人自古就有拜月的风俗,拜月的大多是女人,其目的在于乞巧、乞美、乞求万事如意。拜月的方式也各各不同,有拜十五十六圆月的,有拜中秋月的,有拜新月的。

    唐代诗人李端有一首《拜新月.开帘见新月》中写道: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而大唐有位被称为张夫人的一首《拜新月》词,描写得更为具体,词曰:

    拜新月,拜月出堂前。

    暗魄初笼桂,虚弓未应弦。

    拜新月,拜月妆楼上。

    鸾镜始安台,蛾眉已相向。

    拜新月,拜月不胜情。

    庭花风露清,

    月临人自老,人望月长明。

    东家阿母亦拜月,

    一拜一悲声断绝。

    昔年拜月逞容辉,

    如今拜月双泪垂。

    回看众女拜新月,

    却忆红闺年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