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科幻小说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56章 燕泥香惹落花尘
    【一】《兰闺久寂寞》王实甫.元曲

    听到虞美盼对墙外“行吟者”的赞美,柳如烟会心一笑,说道:“盼盼姐说好就好,反正我也不懂。不过他也太欺侮人了!妹妹年幼,不会诗词,就让他欺侮好了。姐姐你是读了不少书,要不你也做上一首给他瞧瞧?让他知道咱们的厉害!”

    美盼差一点笑出声来:我早就想和诗一首了,可是不好意思,倒不怕师哥见笑,最怕如烟取笑。

    现在,既然如烟主动提出要我做诗,这真是瞌睡时送来枕头——称心如意。小如烟怎么会如此知情知趣?便笑道,“好啊!我就用他的原韵,和他一首。如烟,你听好!”于是,曼声吟道:

    “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

    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美盼的这一声“如烟,你听好”,表面上是对如烟说的,实则是说给完哲笃听的!

    完哲笃自然心领神会,姐妹俩的对话,他是全都听在耳中。

    【二】《圣药王.那语句清》王实甫.元曲

    那语句清,抒律轻,

    小名儿不枉了唤做莺莺。

    他若是共小生、厮觑定,

    隔墙儿酬和到天明。

    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完哲笃聚精会神,侧耳细听。

    听罢诗句,哲笃惊叹:“真才女也!怎么小时候没发现?否则……”他起初以为自家师妹只是身材儿窈窕脸蛋儿美,哪料到她还如此聪明!

    你看她佳妙诗句应声儿出,一字字,一声声,都倾诉着愫情。

    师妹啊,你的诗句师哥全都领会:你孤单单的独自一人久居深闺,怎么不寂寞呢?大好青春都在迷茫岁月中虚度!是该有个人来陪伴你——若你我朝朝暮暮,卿卿我我,才不辜负这似水年华!

    这“行吟者”嘛当然是师哥了,这“长叹人”嘛自然就是你贤妹了。自古惺惺惜惺惺!不用多想了,干脆!我爬过墙去,看你说些什么?

    哲笃从假山上站起来,就准备跨过墙去。他这一探身,半个身子都露在墙头上了。

    美盼虽然知道师哥就在墙那边,但突然见到他从墙头上探出半拉身子,着实被吓了一跳。

    小如烟本是个鬼精灵,她知道那个二十三岁还没有讨老婆的傻角就在隔墙,所以十分警惕,一直监视着墙头,恐怕这傻角傻里傻气地不顾一切地傻过墙来。如果那样,让人家老夫人知道了,她就脱不了干系。

    当墙头上刚一长出半个人来,她便急忙喊道:“啊哟!姐姐,墙上有人!”

    美盼本来芳心已经安定,给如烟一叫喊,又假意“啊”了一声。

    如烟连忙安慰道:“有妹妹在,姐姐别怕!我已经看清楚了,那人就是二十三岁尚未娶妻的傻角!咱们先回去,明天我去告诉老和尚赶走他。”

    美盼本想多逗留一会儿,但听如烟如是说,只好说道:“快快快,咱们回去吧!”说罢,一手搭在如烟的肩头,转身过去,就在转身的一刹那,又回过头去,深情一望。

    只可惜是在晚上,虽然月光明亮,哲笃只看见师妹微微回头,却没有看清楚“临去秋波那一转”。

    姐妹俩进了内园,如烟转身把角门关上了。

    【三】《麻郎儿.络丝娘》王实甫.元曲

    我忽听、一声、猛惊。

    原来是扑剌刺宿鸟飞腾,

    颤巍巍花梢弄影,

    乱纷纷落红满径。

    空撇下碧澄澄苍苔露冷,

    明皎皎花筛月影。

    白日凄凉枉耽病,

    今夜把相思再整。

    眼看着小师妹被扶走了,心中的懊悔啊,难以名状。

    哲笃捶胸顿足道:“嗨,师妹,你去了,你被师哥吓跑了!我竟是那么莽撞,吓着你了。啊,师妹!你竟然去了!把师哥丢下了,叫我怎么办呢?”

    哲笃不停地长吁短叹,他抬起了一双失神的眼睛,看看周围,只剩得碧澄澄的苍苔露冷,明皎皎的花筛月影。

    他望向小楼:现在师妹是不是把珠帘已经放下,房门也关得紧紧?刚才我还悄悄地问你这“月中人”,承蒙你在那里低低地应答“行吟者”。现在是风清月朗,刚到二更时分,你我一样在受煎熬。

    唉,师哥我真是命薄!今晚算是没希望了,还是回去吧!

    【四】《拙鲁速.对灯》王实甫.元曲[1]

    对着盏碧荧荧短檠灯,

    倚着扇冷清清旧帏屏。

    灯儿又不明,梦儿又不成。

    窗儿外淅零零的风儿透疏棂,

    忒楞楞的纸条儿鸣。

    枕头儿上孤零,被窝儿里寂静。

    你便是铁石人,铁石人也动情。

    哲笃从假山上下来,一步一停,来到了院子里,庭院里空荡荡的。

    他呆呆地站在那里,风吹动着竹梢,东摇西摆,宛如他现在的心神不定;北斗星已经移动,在那斗柄处笼上了一层薄薄的云翳,正像他心头蒙上的阴影。

    哲笃懒懒地回到书房,对着那盏碧荧荧的矮油灯,斜靠在那扇冷清清的古旧帏屏,灯儿暗淡,散射出伤感的光。

    窗外丝丝的春风,从稀疏的窗棂里透进来,把纸条儿吹得特楞楞地响。

    睡吧!

    枕头上孤零零,被窝里冷清清,做梦也做不成,这般的凄凉也,你就是铁石人也会痛苦,你就是铁石人也会同情!

    哲笃又爬了起来。

    唉!怨也不能,恨也不成,坐也不稳,睡也不宁……痛苦的心啊有谁来问情?

    有朝一日,当那柳遮花映的良辰,夜阑人静的时分,我与师妹在那云屏雾帐里,海誓山盟。

    那时候,卿卿我我,雨意云涌,风流嘉庆,美满恩情,这一片如锦似绣的好前程,咱两个幸福的生活画堂春生!

    好啦!我的爱情从现在起就算有了定局,那首诗就是最完美的凭证。再也不必到幻想梦里去寻找了,我要到碧桃树下去苦苦等!

    ————————————

    注释

    [1]元曲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1)基本含义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2)历史地位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元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