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科幻小说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64章 仰天呼气成白虹
    此时,完哲笃感觉虞美盼不哭了,他自然也停下了抽泣。

    只见明本长老向完哲笃走来,走到近身,小声道:“先生,柳校书敬慕先生高才,特命老衲前来请先生相见。”

    完哲笃听到柳好好相请,心里非常高兴,这位大媒人有请,一定有意想不到的好事,就对长老说:“既蒙柳校书见爱,小生理当拜谒,还请长老引见。”说着,就跟着明本长老兴冲冲地走了。

    【一】《国风.王风.采葛》诗经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柳好好坐在隔间的一张大师椅上,看到明长老领着完哲笃走了进来,便起身相迎。

    当看到完哲笃的样子时,又不觉想笑:他今天打扮得是一表堂堂,气度非凡,斯斯文文,目不斜视,一看就是一个新姑爷见岳母的样子。

    明长老带了哲笃走到柳好好跟前,将身一让,手一招,说道:“相公请过来,这位就是四川行省的柳校书,上前见过了。”

    完哲笃上前施礼。

    柳好好还礼道:“先生请坐。”

    “柳校书在上,小生安敢妄坐!”

    “先生不必客气,但坐无妨。”

    “是,恭敬不如从命。那么还请柳校书先坐,小生才敢放肆。”

    “既然如此,我便告罪了。”说罢,在椅子里坐稳,道:“先生请坐。”

    哲笃见柳好好已经坐下,便道:“小生大胆,告坐了。”说罢,后退两步,在旁座上恭恭敬敬地把半个屁股放到椅子上。

    柳好好看了,真有点憋不住笑了:这蒙古秀才,真把汉人的礼仪学到家了。

    看到完哲笃坐好后,明长老便告辞出了小隔间,继续念他的经去了。

    柳好好拿着腔道说:“请问先生大名?”

    完哲笃坐正了身子,噗嗤一声笑了,“小生哲笃,单字一个‘盛’字。”

    柳好好说:“完盛啊完盛,我说你,着什么急啊?!”

    “怎么了?”

    “见师妹什么时候不能见?非得今天来凑这个热闹。”

    “你可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1]兮?”

    “什么三秋,四秋的……你说,如果今天遇上了老夫人,我问你,你是认呢,还是不认呢?”

    “师母今天不是不来嘛!”

    “她原先是一定要来的!你可知,我是费了多大的劲才说服老夫人待在家里?”

    完哲笃赶忙起身施礼,“感谢柳校书费心,成全小生其美。”

    “关键是,你和师妹在此相见,你又在佛殿上大哭,丫环奴仆一定会回去说的……你说,如果你再不去看望你久病的老师,是不有些说不过去?”

    完哲笃一拍大腿,“嗨!怎么把这事给忘了,这可如何是好?”

    “你赶紧考虑一下,见老师的说辞。”

    “今天就见?”

    “是啊,都住在一起了,过了院墙就是老师的家。等道场结束,一起去见老师……你和你师妹见面了?”

    “见了。”

    “看清楚了?”

    “清楚了。”

    柳好好抬头看了看哲笃身后的郭靖,问:“漂亮吗?”

    完哲笃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郭靖始终跟主人在一起,完哲笃凝视小姐,他就盯着如烟,很可惜,他想如烟,如烟不想他,如烟一眼都没有看他,好像他不存在似的。这使得他很丧气,所以当完哲笃趴在拜垫上哭的时候,他也趴在地上陪哭,借题发挥,吐吐自己的委屈。他倒不是为了情啊爱的,而是觉得柳如烟太瞧不起他了。

    完哲笃和柳好好寒暄,他就站在主人身后,还是不停地瞅人家如烟。

    柳好好收回了看郭靖的目光,问:“你俩说话了吗?”

    “大庭广众之下,如何开得了口。”完哲笃遗憾地说道。

    柳好好对身后的如烟道:“你去把虞小姐叫进来。不要让秋菊跟进来,你替代虞小姐跪一会儿,让秋菊陪跪。”

    “知道了!”柳如烟应声出去了。

    郭靖的眼光也跟着去了,柳好好笑了笑说,“琴童,你也去吧!”

    郭靖赶紧跳出了门。

    【二】《碧玉箫.情引眉梢》王实甫.元曲

    情引眉梢,心绪你知道:

    愁种心苗,情思我猜着。

    畅懊恼!响铛铛云板敲。

    行者又嚎,沙弥又哨。

    您须不夺人之好。

    就在完哲笃和虞美盼密会的时候,明本长老带领徒弟们念诵最后一卷经,很快就要功德圆满了。

    小和尚们早已看饱了大小美女,而且有长老师父们在场,大家都正经八百地做佛事。

    不一会儿,道场就结束了。

    明本长老走到柳好好面前说道:“启禀柳校书,祈福已经圆满,天色不早了,请校书和小姐回宅吧。”

    柳好好说:“长老辛苦了,小师父们辛苦了!姑娘告辞。”说罢,带领着一众人等回归宅院。

    完哲笃听得长老在请柳好好等起驾回府,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又难受,又恼火,这老和尚真不知趣,为什么不把佛事多做一会儿呢?你进来的可真是时候!

    你不见虞小姐一直在看着我:眉梢上含情脉脉,我的心思你知道;心儿里万种忧愁,你的情意我明了。

    唉!真是有心的哪能及得上无心的好,多情的反而被无情的恼。

    劳累了整整一个通宵,月亮落了,钟声响了,公鸡啼了。

    真个是,玉人回去得快,好事收场得早。

    ————————————

    注释

    [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比喻度日如年的心情(常用来形容情人之间思慕殷切,也可用于形容良师益友之间的思念之情)。

    三秋泛指时间很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指九个月。

    其实“三秋”蕴含着其自身具有的更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核,如果想要了解,必须了解它的源头.

    首先“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句话出自《诗经》中的名句“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虽然全局只改一字,但是意境没有变化。

    这首诗用了三个排比,在形式上表示了感情的层架,也在内容中表示情感的增加。诗中的“三月”“三秋”“三岁”很明显的都是表示递进的时间关系,三月和三岁分别表示三个月和三年时间,那么既然后面已经有了“三岁”这样的词语代表了三年时间,那么再用“三秋”表示三年就不合适了。因此“三秋”并不是表示三年时间,这里表达的是三个季度的意思。也就是九个月。

    将三秋误解成为三年,其实也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广泛,很多时候我们也会用三秋表示三年时间,所以在这里用错也无可厚非。并且古代农业社会以耕种为主,谷物类的一般都是一年一熟。因此把三个收获的秋天当做经过三年,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