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科幻小说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38章 此际相思必断肠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

    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年除日”,或称“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

    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称为中国传统的祭祖四大节。

    除夕,在中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的意义,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一】《除夜雪》陆游.诗

    北风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

    灯前小草写桃符。

    “岁除”四更天,北风带来一场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赶在除夕前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刘基盛了半盏屠苏酒,就着灯光用小草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二】《除夜》戴复古.诗

    扫除茅舍涤尘嚣,

    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

    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

    守岁筳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

    三冬瑞雪未全消。

    天刚一放亮,柳好好就带着孩子们来到刘基的屋子。

    柳好好进门就说:“看到你屋子亮着灯,便知你夜里没有睡好。”

    看到孩子们手里拿着扫帚、簸萁等清扫工具,便问:“柳夫人起得好早!你们这是……?”

    小柳义手拿鸡毛掸子,抢话说:“掸尘。”

    “噢,‘除尘’啊,我的屋子挺干净的,好像他们已经除过尘了,不必劳驾你这‘小东西’辛苦了。”刘基爱惜地摸了摸柳义冻得通红的小脸。

    柳好好却说:“这是习俗,我们必须自己‘除尘’,‘辟邪除灾、迎祥纳福’嘛!虽说是‘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但我们今天来遍大扫除也不晚呀……”她擦着书桌,看到刘基刚刚写就的春联,高兴地说道,“原来您是挑灯夜战写春联啊,刘大人可真有心!”

    听到说话声,在偏间就寝的刘基随从刘凯走了出来。他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我能干些什么?”

    柳好好说:“你去找华正熬些浆糊来。”

    刘凯应声去了。

    柳如烟一边清扫着屋子,一边说道:“刘伯伯,你给我的屋子也写副对联吧!”

    刘基说:“你是新娘子,新娘遇新年,我是得给你写副对联,以示祝贺。”

    柳好好道:“今年也是如烟的本命年。”

    刘基抬头看了柳如烟一眼,笑道:“原来是一只小金鼠呀。”

    小柳义也不扫地了,跑过来说:“我也是,我也是。”

    此时,柳义已经撤掉了头上的棉帽子,刘基摸着柳义的小脑瓜问:“你也是小金鼠吗?”

    柳好好说:“他是属鸡的。”

    “噢,大公鸡啊,金鸡高叫……”刘基提笔写了起来,他边写边念道,“鼠女出嫁千里外;钟声敲响两年间。”

    这是华正和刘凯一人端着浆糊,一人拿着饭帚走了进来。

    华正问:“谁要出嫁?”

    “你想让谁出嫁?”柳好好忽然笑道,“你以前不就‘出过家’嘛,成天阶油嘴滑舌的,哪像个做过僧的人。”

    华正脸一红,不言语了。

    刘基打着圆场说:“我给如烟写了副春联,人家刚结婚,就让人家离家这么远来过年,实在是不该啊!”他提起春联,递给华正,“你们贴到她的房间去吧!”

    小柳义却说:“伯伯,您也给我写一幅吧,我也刚结婚……”

    刘基笑道:“你这小东西,也结婚了?”

    “是呀~”

    “可,你知道结婚是什么意思吗?”

    “知道!”

    “什么意思?”

    “就是和她在一个屋子里睡觉。”小柳义用手指了指如烟答道。

    刘基大笑:“你还什么都明白。既然都一个屋子睡觉了,我这对子也是给你写的啊,你俩本来就是一幅对子嘛。”

    小柳义嚷嚷着不行:“我不和她一副对子,我不要和她一样……”

    柳好好在一旁笑着看刘基如何“对付”自己儿子。

    被缠得没法子,刘基只好说:“好~,我再给你这大丈夫写一幅......”他对正欲转身离开的华正说,“你先把这一副贴在‘门心’[门板上端中心部位]上,我再写一‘框对’,贴在门框上。”

    华正和刘凯拿着春联出了门。

    刘基思索片刻说:“柳义是大公鸡,如烟是小金鼠……这春联就是——鼠至调新律,鸡鸣早报春;再来一‘横披’——放飞希望。”

    柳好好边听边笑,她停止清扫,来到桌子边,拾起对联,高兴地说:“如烟,过来拿春联。”

    小柳义连忙说:“这是我的!”

    “知道,让你姐姐和你一起拿过去……”柳好好把《鼠至调新律》递给了如烟,“这是上联,要贴在右手边的门框上[即门的左边];”她又拿起了《鸡鸣早报春》,端详了片刻,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起来,“你刘伯伯也真逗!”她递给儿子小柳义,“这是你的,仔细拿好了,赶快贴自己房门上……”

    小柳义高高兴兴地、小心地拿着春联走了。

    【三】《贴年红》春节习俗

    贴年红,

    就是贴春联、门神、横批、

    年画、福字、窗花等的统称。

    柳好好对刘基说:“刘大人,您再写几副‘春条’和‘斗斤’吧,把家俱、影壁都贴一贴,既然过年,就得有过年的样子。”她说着便拿起了剪刀和红纸剪起了窗花。

    刘基赞叹道:“柳夫人的手好巧啊!”

    柳好好说:“你们江浙不是剪窗花最早的地区吗?”

    “是啊,早在唐代,江浙已有剪纸迎春的风俗。立春之日,女人们剪纸为花、春蝶、春钱等,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木之下,相观以取乐……”

    “刘大人,您知道最早贴春联的地区是哪儿吗?”

    “这,我还真不知。”

    “成都呀~”

    “成都?”

    “相传,后蜀皇帝孟昶在一次过年时写下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被公认是最早的春联。后来,贴春联的习俗被全国各地争相效仿。”

    “噢,是这样啊!”

    “您听说过大秦[指西欧]的‘圣诞老人’吗?”

    “听说过,好像是日耳曼帝国巴里地方[今荷兰]有个人名叫尼古拉斯,他家庭富有,父母亲是非常热心的天主教友,尼古拉长大以后,便把丰富的财产,全部捐送给贫苦可怜的人,自己则出家修道,献身教会,终生为大众服务。”

    “我们这儿有‘春节老人’,而且比‘圣诞老人’早五百年呐!”

    “这我知道,就是阆中的落下闳。”

    “对,明天春节,您就会看到大街小巷,身着红色吉庆古装、手持法杖、面容慈祥的白发白须老人,在忙着给人们送发红包,恭贺新年呢……他们都是“春节老人”落下闳的化身。”

    刘凯他们一进门听了一耳朵,便问道:“落下闳是谁?”

    柳好好说:“‘春节老人’呀……就是把‘迎接新年’与‘迎接春天’统一起来的人。”

    “以前‘过年’和‘过春节’不同吗?”刘凯又问。

    柳好好说:“是啊,虽然我们‘过春节’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了,但‘过春节’不一定在春天过。”

    “这是为何?”

    “这,就让刘大人给你讲讲吧!”柳好好笑着对刘基说道。

    “自古以来,中国就以农历纪年,每年第一个月叫元月[或正月]。不同朝代,元月日期也不相同。夏朝以孟春元月为正月,商朝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可见那时,元月是岁首,春节是迎春,迎新年与迎春天,两者时间不一定相同。真正把这二者统一并沿用至今的人,就是汉代的落下闳。

    落下闳,姓落下,名闳[hóng],字长公,巴郡阆中人。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年—公元前105年],历法由于多年未修以至于非常混乱,与天象严重不合而影响农业生产。汉武帝下旨编造新历,除依靠以司马迁为首的官方天文学家,还广泛征召民间天文学家进京修历。在同乡谯隆推荐下,落下闳应征入京,与唐都等人修制了一部历书,他担任主要的运算工作。

    经比较鉴定,汉武帝认为落下闳等制定的历法优于其他17部历法,于是在公元前104年将其公布实施。并在当年改元‘太初’,这部历书就叫《太初历》。

    《太初历》采取了当时先进的计算方法,一直被历朝历代沿用,其间只作过几次小的修改。这也是中国有史记载使用时间最早、历时最长、最科学完整的历法。

    《太初历》中,首次将二十四节气编入,与春种、秋收、夏忙、冬闲的农业节奏合拍,并制定了确定闰年的方法和以‘雨水’这个节气所在的月份为正月、‘以孟春正月为岁首’的历法制度。‘孟春’是春季第一个月,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第一天,称为‘元旦’。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常会出现在春节前后。从此,中国人迎接新年与迎接春天才真正吻合了。由于落下闳是在历法上确定春节的人,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春节老人’。”

    这时,华正拿着着几张年画和颜如奴走了进来。

    颜如奴说:“夫人,早饭已经备好了,请夫人过去用餐吧。”

    “今天的早餐吃什么呀?”柳好好问道。

    “汤圆、红汤面,还有红豆粽子。”颜如奴回道

    “这是我们四川的风俗……你跟刘大人说一说,我们蜀地为何过年吃这些?”柳好好提示道。

    颜如奴说:“一碗汤圆,象征的是生活的圆圆满满,甜甜美美;吃红汤面,就寓意着财源广进;吃红豆粽子,寓意生活红红火火。”

    “我们四川过年不吃饺子,也就是说‘不吃饭’。因为‘饭’与‘犯’同音,为了避讳,则吃汤圆或小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柳好好又道,“我们大家一起动手把春联贴好,就去吃早‘饭’,不!吃早‘餐’……”柳好好笑了笑,问颜如奴,“你的屋子贴春联了吗?”

    “没有呢。”

    柳好好把一幅《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的春联递给颜如奴:“你让华正帮你贴上。”她把一幅写有《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的春联递给华正说,“这幅贴我屋子正堂大门上。”

    太阳已经升起来了,屋瓦上的雪开始融化,雪水顺着屋檐滴滴答答地溜着,恰似下起了春雨。

    柳好好拿起《风摇竹影有声画,雨打梅花无字诗》的春联说:“刘凯,把这幅贴你们这房的屋门上吧……哎,刘大人,怎么没有我房间的春联?”

    “你是大才女,还用我写?”刘基笑道。

    “我写就我写,把你这幅改几个字不就行了。”柳好好接过毛笔,思索起来,“刘大人好像特别喜欢梅花?”

    “你怎知道?”

    “我看你,经常对着院子中的那株白梅看,再看你的诗对里又是风啊,又是梅的……”柳好好在红纸上写下了《风抚梅花巧言雪,雨打海棠喜听月》的诗对,并告诉刘基,“我最喜欢海棠。”

    华正贴完了春联又回来取,便问:“哎,怎么没有我屋的春联?”

    柳好好递给华正两个大红“福”字,说:“你的屋子,贴俩‘福’字就好!”

    华正高兴地接过福字:“我去倒着贴,这叫‘福到’啦~”

    刘基连忙制止:“哎…哎…哎……你可不能倒着贴‘福’字。”

    “为什么?”华正问,“我看他们……有倒着贴的!”

    刘基纠正道:“他们不懂,大门是迎福纳福的地方,福字应该正贴;福字倒贴的地方,一般是水缸、垃圾箱等器物。”

    “噢~还有这讲究!”华正带着俩“福”走了。

    柳好好问:“刘大人,若是自家大门对准邻居家大门怎么办?”

    刘基说:“在自家大门口外面的门框上挂两个琵琶结[中国结],以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