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科幻小说 > 世界戏剧学 > 一、模仿的艺术
    戏剧在人类生活中处于什么地位?这是戏剧学中一个带有入门性质的问题。

    对世界上的任何事物,要想找出它存在的地位,最好将它与别类事物进行对比、区分。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为该事物逐级定性的过程。从大范畴内的区分到小范畴内的区分,每一等级,都会愈益精确地揭示其内在性质。但是这对无论哪一个研究者来说都是困难的,因为并非任何研究者都有全面把握现实世界的广博知识和逻辑方法,而这两方面却是解决这个问题所不能缺少的。

    渊博和精深的亚里士多德正是具备了这两方面的条件,他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一一找到了各自在广袤的天地中所处的地位。于是,人类浩瀚的知识在他面前,就像书库里一排排分类清晰的书架上的图书,有条不紊、各得其位。他在确定戏剧所处部位时的基本思路是:在整个人类生活中,把其中具有创造性的科学划分出来,称之为广义的艺术;在广义的艺术中,以是否“模仿”为标尺,把具有美学意义的艺术划分出来;在具有美学意义的艺术中,再以模仿的具体特点为标尺,把戏剧与音乐、诗歌、图画区分开来。下分述之。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类在办三件大事:认识、实践、创造,由此产生三类科学。艺术属于创造性科学。他说,“艺术就是创造能力的一种状况”,“就是设法筹划怎样使一种可存在也可不存在的东西变为存在的”。“创造和行动是两回事,艺术必然是创造而不是行动”。(《伦理学》第六卷)这里所说的“艺术”与后人所习称的艺术不同,是一个包括工艺和技术性制作在内的大概念,因此亚里士多德便进而在其间划分出一个被称之为“模仿的艺术”的较小范畴。

    既然已经把问题引入到艺术范畴之内,那么接下来的进一步划分需要由艺术分类学来解决了。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的艺术”的内部分类,要动用模仿的媒介、对象、方法这三支标尺。

    关于媒介,他说,画家和雕刻家“用颜色和姿态来制造形象,模仿许多事物”;演员、歌唱家、朗诵者“则用声音来模仿”;史诗“只用语言来模仿”;而戏剧则“兼用上述各种媒介,即节奏、歌曲和‘韵文’”,“交替着使用”。

    关于对象,他指出了各种艺术在表现人物时的不同选择性,即便在戏剧内部,悲剧和喜剧的模仿对象也不一样。

    关于方式,他说,史诗“时而用叙述法,时而叫人物出场”;抒情诗“始终不变,用自己的口吻来叙述”;而戏剧则要求演员“用动作来模仿”。(《诗学》第一、二、三章)

    与上下左右各个门类的种种不同,合在一起,就显示了戏剧所处的逻辑地位,以及它与远亲近邻们各各有别的基本特征。亚里士多德把这部分论述内容置之《诗学》之首,是颇具深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