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科幻小说 > 世界戏剧学 > 五、琼斯:把对抗延续为过程
    琼斯(一八五——九二九),一个为英国现代戏剧事业作出过很大努力的剧作家,一生写过不少剧本。他的有关戏剧学的演讲和文章曾汇集成《英国戏剧的复兴》一书于一八九五年出版,一时产生过广泛影响。布轮退尔的《戏剧的规律》一九一四年在英国出版英译本时,琼斯为之作序,据他自己说,这是他比较集中地阐述自己对于戏剧普遍规律的认识的一篇文章。

    对于布轮退尔与亚却的分歧,琼斯采取了调和态度,又比较偏向布轮退尔。他在这个基础上,引出了自己的观点。

    琼斯说,他自己的剧作经验使他支持布轮退尔的规律,但亚却反驳布轮退尔时所举的有几个例子确实也否定了布轮退尔规律的普遍性。

    那么,亚却的“激变”说是否能解决问题了呢?琼斯觉得更不行。他说,连亚却自己都把“激变”分成“戏剧性”和“非戏剧性”两大类,而且“非戏剧性激变”又是那样多、那样显目,那么,“激变”这一概念的内涵就太不稳定了。正因为这样,琼斯便顺势调和道:“亚却的激变说是可以适当地归入布轮退尔的意志冲突说之中的。它们多半属于同一品类,有许多方面都是一致的。”

    琼斯认为,布轮退尔的薄弱之处是没有讲清行动对戏剧的重要性。意志冲突为什么常使人感到解释不通?因为在实际上,“一部戏里的意志冲突必须常常隐藏在行动下面,恰似一条河流,有时隐潜于地底,却仍然流动不息。有时意志冲突还会完全隐藏得看不见,恰似铁条在墙内支撑着房子,没有铁条房子就要倒毁,但只有拆下砖石时我们才能看见里面的铁条”。

    琼斯这么一解释,“意志冲突”说的局限性克服了,理论的包容性扩大了。

    经过一番仲裁、评判,琼斯终于提出了自己对戏剧规律所拟的定义:

    一个人或几个人自觉不自觉地“对抗”着敌对的人物、环境或命运,这就构成戏剧。要是观众看清了障碍之所在而剧中人却不知道,如《俄狄浦斯王》中那样,那就会显得更加紧张。戏剧就此形成,并发展到剧中人也知道障碍之所在;我们看到剧中人对此引起了肉体、心理、精神上的反应,戏便持续下去。反应消退,戏便松弛;反应结束,戏便中止。障碍如果来自另一人的意志,而又势均力敌,反应也最强烈。

    这样述说规律,连琼斯自己也觉得啰唆了一点。但他又很自信地说,“要使包括整个的戏剧领域,几乎不能再缩短和再简单了”。他还说,这条规律“包括布轮退尔的‘意志冲突’说和亚却的‘激变’说,并‘调和’了它们”。

    从琼斯概括的定义看,他以“对抗障碍”的意志冲突为起因,以人物的反应为阶梯,把戏剧看成为一个起伏的过程。他的“调和”,实际上也就是分别将亚却和布轮退尔“过程化”。他把两个对头一一拉长成伸延的波动线,使它们平行、近似:

    如果亚却允许我们把“悬念”加“激变”而成为戏剧的要素,那么,“悬念,激变——悬念,激变——悬念,激变”——这样的公式就差不多完成了戏剧规律的简明表述。如果我们不坚持人类自觉意志的发挥(虽然这种发挥常常显示于戏剧,却不像布轮退尔所说的那样普遍和万能),而是把布轮退尔的规律扩充为“冲突酝酿,冲突爆发——冲突酝酿,冲突爆发——冲突酝酿,冲突爆发”,那么我们又得到了一种戏剧规律的简明表述方式……当我看到这些卓越的批评家竟被我调和起来了,我被一种无可非议的自豪感所激动。

    这场对峙,到了琼斯这里已有了“大团圆”的喜剧意味。但事情并没有彻底解决。琼斯的冲和豁达的理论态度确实洗去了对峙双方一些不必要的固执之处,但他最后所作的包罗式的概括,已成了一种剧情发展格式的外在描绘。他不满意亚却的不稳定性和布轮退尔的绝对化,但把戏剧本质的地面开拓得这样大,不稳定性和绝对化固然是克服了,离“本质探求”这个目标也甚远了。在这个意义上说,他在理论上始终没有摆脱亚却的表象描绘方法,只是扩大了描绘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