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人面桃花笑春风 > 第36节
    第五十四章
    夜色中, 几道黑影飞快的避开巡逻的守卫, 紧贴着城墙站立,半柱香后, 守城的士兵开始换防, 只见其中一人从怀中掏出绳索熟练的向上一抛, 钩爪便牢牢的固定在城墙之上。
    “三郎君。”
    话音未毕, 一个颀长的身影便灵活的顺着绳索攀越上了城墙, 动作无声无息。很快其余几人也顺着绳索跃至城墙上, 陆砚左右观察了一番, 突然皱起眉头。
    “三郎君,我们现在去何处?”
    陆砚将目光收回,准备先解决眼前的任务再细想这城中的蹊跷之处。城墙之上只有烈烈风声与兵士巡逻铠甲碰撞的声音,突然一只手从侧边伸出, 巡逻的将士便无声无息的少了一人。
    陆砚几步跃下城墙, 循着记忆中的地图, 左转、前行,不多时便停在一座官邸附近。看了眼挂在官邸上的牌匾, “并州州府”四个金字在门口随风轻摇的灯笼照耀下, 忽暗忽明。
    并州州府原本是并州知州的官邸, 占地面积不小,后院更是假山林立,树木昌盛。而如今却成了东胡新可汗兼兵马大元帅的住处。
    陆砚蹲身在院中的一颗树枝上,一双星目如电光般明亮,观察着眼前这座宅院。前两日他接到圣上手诏, 命他除去晋王。
    两年前从京都出发时,他的使命本就是除去晋王,可出宫前,昭和帝将他留下,让他暂且不要动手,先配合征讨大军夺回被东胡占领的城池,在等他的命令。虽不知为何如此,但陆砚一向对昭和帝的话没有什么好奇心,到北地之后,便听命调动,先是带着二百玄甲卫突袭青城边镇,与马赞内外接应连续夺下西边六个边镇。
    随后又受命带着五百兵士前往定西路与襄东路调集粮草百万石,却在路上遇到了一小股刚刚烧杀抢掠完的东胡兵将,这次战斗是陆砚到北地这两年最险峻的一次,人数势力悬殊太大。押送粮草的兵士一共五百人,而对方则有三千余人。虽说他曾带着二百人突袭过有八千守兵的边镇,但此时正面相对于突袭作战是完全不同的。尽管狭路相逢勇者胜,尽管陆砚武艺高强,身手敏捷,但也差一点被对方的冷箭射中,若不是当时身边一位老兵猛地将他推开,替他受了那一箭,只怕他早已以身殉国了!
    陆砚眸色深了几分,想到那位以自己生命救了他一命的老兵,慢慢握紧了腰间的剑柄。
    有些空阔的房间里摆放着几十座灯台,每个灯台上都立着数十支蜡烛,整间屋子亮如白昼。陆砚见状也不再隐藏身形,走在朱红色的地毯上,没有一点脚步声,经过两边被垂挂起的层层帷幔,他终于见到了那个许久不见的熟人。
    “陶喜,填茶!”
    陆砚慢慢立于书案不远处,听到晋王的声音,缓缓向前走去,平静道:“陶喜已经死了。”
    晋王全身猛地一僵,慢慢抬头看向陆砚,半响后才轻声道:“陆三郎……”
    陆砚没有应声,而是慢慢提起手中的剑,晋王看到一串血珠顺着剑尖滴落地上,没入红地毯,成了深色的一点。
    他缓缓放下手里的书,背手看向陆砚,微微仰头轻笑道:“若是别人,今日怕是求饶还能有一线生机,可今日来者是你,孤便不自取其辱了,只是临死之前孤问你一句话,那日,究竟谁是弑父夺位的逆子?”
    陆砚没有作声,目光淡淡的看向晋王,两人眼神相对,一人眼中带着无尽的愤怒,一人眼中冷漠的毫无感情……
    烛火闪动,跳出一个灯花,满含愤怒的目光慢慢变得涣散,最终归于死寂。陆砚将剑收回,看着剑身上的一丝鲜红,平静道:“败者为寇。”
    窗外的树木被风吹动,一团云飘过,墨蓝的苍穹像是被遮上一层纱雾,看不真切。
    “三郎君,这城中兵力是不对!全城戒防的人数少了一半!”
    “三郎君,西城门一个药材铺子的掌柜说了一件怪事,今日申时刚过,便有许多百姓从西城门出城了,他说自从并州被东胡占领之后,莫说百姓出城很难,就是这城中只怕也没那么多百姓!”
    “三郎君,城中四门守防严密。”
    陆砚默默的听着手下传回来的讯息,转头看向东边,他刚刚去了东胡可汗的住处,原想一并将他解决了,谁知一向守卫森严的宅邸居然空无一人,当时他就觉得情况不妙,此时在脑中飞快的将这些信息汇总、拆开、分析,面色突然微变,低声吐出两个字:“前洲!”
    “东胡要突袭前洲?”身边人不可置信的看着陆砚,声音带着几分紧张。
    陆砚没有回答,只是飞快做出安排:“甲一,拿好我的令符,即刻出城快马前往镇洲,将消息传给张元帅,请他立刻出兵支援前洲,甲二,你现在从西门出城,前往同镇请马将军立刻前来并州,趁城中兵力弱势,拿下并州!他若以无令不可动兵为由推拒,将此物拿给他看!剩下几人,与我守在西门,待马元帅到来,开门接应。”
    风渐渐停了,夜色比刚刚更暗了,多年后北地的人们想起这场并、前之战,也不知是不是天意如此,东胡的惨败从这一刻便就已经注定!
    陆砚站在城墙之上,两边□□齐发,东胡前锋冲上来欲要夺城的兵士瞬间便被射出的□□射倒一片。
    陆砚看着倒下一批又冲上来一批的东胡兵士,微微抓紧了手中的长,枪,脸色也渐渐的变得冰冷。
    只是东胡如今后有追兵,向前就必须夺城,兵士们背水一战,踏着战友们的尸首艰难挺近,终于还在在高高的城墙上搭起了云梯。
    见云梯已成,陆砚抖出了长、枪,连挑好几个爬上城墙的东胡兵士之后,他突然盯着乱军之中一个身着金色铠甲将军,他微微退后一步,目光盯着对方,心里估测着距离,半响后开口喝到:“拿弩来!”
    身边亦在杀敌的马赞闻言一愣,不妨一个东胡兵士就从云梯上翻了进来,挥刀看向他,马赞连忙闪避,手中的长斧还未砍过去,就见一柄长、枪已穿透了这个兵士的身体,他转头看向陆砚,只见那张俊美的脸色一片淡漠,顺力一甩,那个东胡兵士便被甩下了城墙。
    马赞是知晓陆砚武艺不俗的,但如此淡漠的杀人,便是他这个纵横沙场多年的老将只怕也有些做不到,正在发愣时,就见身边的青年将军已将□□丢到一边,拿过身后送来的驽,一个翻身就跃下了城墙。
    马建还不及惊呼,就见陆砚已经跨马冲向敌阵,随着□□快速射出的嗡鸣声,只见黑色箭羽直直射向军中那个身着金色铠甲的东胡将军……
    “六娘子。”引兰从外面走进来,带着一脸神秘的笑凑近长宁道:“婢子刚刚听说世子夫人要给世子纳妾了!”
    “又纳妾?”长宁停下手中正在捣弄的胭脂,不解的眨眨眼睛道:“可是世子不是去年开春才纳了一房妾室么?怎么这没多久就又要迎二房了呢?”说着便有些不太高兴的嘟起脸,当大哥的如此,怕是弟弟也会如此吧,也不知若是陆三郎到时真的要纳妾,自己又该如何!
    想着手里的捣锤便砸的狠了起来,引兰连忙拦住她的手:“哎呦,我的六娘子,这臼可是玉石做的,你这般怕是要砸碎了!”
    长宁闷闷的看了眼眼前被自己捣的一塌糊涂的花泥,不耐的推向一边道:“毁了,倒掉吧!”
    引兰与阿珍对视一眼,都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两人一边收拾被长宁糟蹋了的物事,一边劝道:“六娘子莫要多想,三郎君与世子毕竟是不一样的,要么咱们家郎君怎么能得中榜眼,而世子……只能承荫呢?”
    长宁闻言转了转眼珠,不由点点头:“说的也有些道理,虽说是同父兄弟,但毕竟不同母,我看母亲便好得很!”
    阿珍立刻笑着应道:“是呢!有夫人这么好的母亲,三郎君并不会与世子一般的,再说六娘子如此姿容,三郎君就是想要纳妾只怕也难得很。”
    长宁轻轻哼了一声,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任性道:“是这样,他本该有我一个就该的够得!若是他还贪心,我便请旨和离,反正娘亲给我的陪嫁我便是什么都不做,吃喝一辈子都不愁的!”
    阿珍和引兰见长宁又说些孩子话,便也不接腔,只在一边絮絮叨叨的说着刚刚从外面听来的话,“……听说老夫人发了好大的火,将世子夫人骂了出来呢!”
    长宁手里又开始撕扯准备做胭脂的花瓣,听到引兰的话,不由摇摇头:“世子夫人也真是的,老夫人与世子不愿意纳妾便罢了,干嘛非要这般。”
    几人正说着话,乔妈妈从外面进来,将手里的一块布料放到长宁面前,接话道:“六娘子,话不是如此,世子年岁不小了,但现今膝下只有一女,世子夫人便是为了世子子嗣着想,也是要是给世子纳妾的。”
    长宁抬手摸了摸面前的料子,海蓝色的丝缎,光泽柔润,一看就是江南丝织的上品。听到乔妈妈的话,长宁微微撇撇嘴,道:“可是老夫人与世子并不愿意呀,我记得去年也是,她给世子纳了妾,可是也被老夫人一顿好骂,今年又是如此,也不知世子夫人这般到底图什么呢。”
    “那是因为老夫人和世子想要迎二房!”乔妈妈将长宁面前那些会染色的东西挪开,将布料摊在案上,轻声道:“我也是听府中其他人说的,说是世子看中了定西路观察使的十三娘子,想要迎进府做二房。”
    “二房?”长宁歪头不解的看着乔娘子:“那不也是妾吗?”
    乔娘子摇头:“是妾,却又不算妾。二房夫人也是要有纳迎文书的,最重要的是二房的子嗣类比嫡子。”
    长宁微微有些惊讶,南平嫡庶分明,虽不若前几朝那般将庶出看为家中仆从,不许他们经商、科举、出仕这般苛刻,但家中田产却也没有庶子继承的份例,待到他们成亲之后,便也就几百银子将他们打发出去,再也不管。因此许多家族的庶子,要么在分出去之前奋力苦读,为求得一份功名,要么便趁尚在家中时,偷偷攒些私财,待分出去之后做些小买卖,还有一些便是不成亲,借以赖在家中不被分出。正因如此,当长宁听说二房夫人的子嗣居然类比嫡子时,不由为尚未子嗣的滕氏同情了一把。
    主仆几人还在谈论滕氏想要为世子纳妾而阻止世子迎二房的事情,突然就听到院子里一阵响动,引兰还来不及出去看,就见银巧猛地一掀帘子冲着长宁高兴的大喊:“六娘子,咱们胜了!胜了!”
    小剧场:
    陆砚:快来接我!
    长宁:你是谁?
    陆砚:!!!!
    第五十五章
    “胜了?”
    长宁有些愣怔的从榻上起身, 怔怔的看着一脸激动的其他人, 半响后才喃喃道:“是北边的战事胜了么?”
    乔娘子忍不住落下泪来,连连点头道:“是的, 六娘子, 郎君就要回来了!”
    长宁半响才微微眨动了有些木的眼皮, 突然道:“快快快, 服侍我更衣, 我要去见母亲!”
    一行人刚匆匆出了院子, 就碰到一脸喜气前来报信的巧玉, 见到长宁一身明艳的出现在自己面前,她不由微微愣了愣神,才行礼道:“婢子恭喜六娘子。”
    长宁心里着急,让人扶起她, 一边往前走一边问道:“消息是何处传来的?母亲现在在正堂吗?公爷是否回来?”
    巧玉垂眸看着长宁快步向前的脚步, 鹅黄色的裙角像是一朵花一样盛开在地面, 听到她的问话,顿了顿答道:“消息是公爷带回来的, 此刻与夫人都在正堂, 婢子过来时, 也有人去请老夫人、世子和世子夫人还有家中几位郎君、娘子。”
    长宁得知是定国公带回来的消息,心中不由安定,另一种喜悦慢慢爬上心头,唇角的梨涡仿佛也带着欲说还休的喜意。
    “砚儿这次立了大功,百万军中直取上将首级……不愧是我定国公的子孙!”定国公感叹到, 眼角眉梢俱是掩不住的骄傲:“那东胡可汗被砚儿射死之后,东胡士兵居然没有乱掉阵脚,砚儿带着三千前锋冲入敌阵,一阵厮杀……待张元帅带着追兵赶到时,东胡的一万兵士已成了刀下亡魂……”
    长宁听的心咚咚咚直跳,忍不住问道:“三郎君可有受伤?”
    秦氏也是心提的老高,两人都眼巴巴的看着定国公,定国公表情有些停滞,半响后才心虚道:“我不曾问过……”
    心中的喜悦变成化不开的担忧,仅仅就是听着描述,长宁都觉得那场面十分危险。秦氏也气道:“你做父亲的也不知问问儿子安危么!”
    陆汝风脸上有些讪讪,半响后才对身边的使女道:“你去寻王五,让他快去兵部打听打听砚郎又无受伤。”
    使女匆匆离去,长宁眉心紧皱,双手紧紧绞在一起,只觉得等待有些漫长。秦氏也没好气的连瞪陆汝风好几眼,老夫人看不过去了,凉凉道:“此时都在为大捷高兴,你让风儿如何去问砚郎有没有受伤这般丧气话!”
    长宁立刻扭头看向老夫人,心中第一次对这个刻薄的老夫人充满了厌恶。秦氏当即就怒了:“什么叫这般丧气话?老夫人此话何意?难道为人父母者不应忧心儿子安危么?老夫人,砚郎便是再不似世子从小被你照拂着长大那般亲近,也一样是陆家的儿孙,您老如此这般也不怕百年之后愧见陆家的祖先么?”
    陆汝风皱皱眉,拉秦氏坐下,转头对老夫人沉声道:“这般话母亲以后不可再说了,砚儿是我儿子,便是他受到一点点伤害我也会心疼难过!还请母亲有些慈心,莫要言语无忌。”
    长宁满脸愤然的瞪视了一会儿老夫人,才愤愤的转过头看向门外。堂内一片安静,几个庶出的郎君、娘子都垂头闷不做声。陆砥刚刚才与滕氏吵闹了一番,此时又闻陆砚立此大功,脸上更是阴郁,而滕氏脸上扑着厚厚的脂粉,看起来憔悴不堪,老夫人刚刚被陆汝风那几句话说的此时也坐在上首沉着一张脸,满脸不耐的样子,一旁的丫鬟仆妇全部垂首静立一侧,堂上安静的好像时间都静止了一般。
    院中跑进来一个人影,长宁猛地直起身子,紧张的看着来人,却见是陆府的大总管,只见他在门口飞快传报:“主君、夫人,舒相身边林翁来了。”
    长宁闻言一怔,连忙转头看向陆汝风道:“林公是自幼跟随祖父的……”
    陆汝风闻言忙道:“快快请来。”说罢起身立于堂门内等候,屋内众人皆起身相迎。
    林翁名曰阿林,但因是舒晏清身边的僮仆,舒家几位晚辈皆尊称他林公,此刻在定国公府见到他,长宁目光一直随着他,眼中尽是疑惑和担心。
    阿林先向定国公与秦氏行了礼,随后笑着给长宁一个安抚的眼神,才开口道:“先恭喜定国公及夫人,三郎君此战立下如此大功,实乃全家之喜。相公大人命老奴前来是想告知公爷与夫人及六娘子放心,三郎君一切安好,待战后之事妥善交代新任定北路安抚使之后,即可归家。”
    长宁闻言,心中长长呼出一口气,脸上才渐渐好看了起来,秦氏也是连连轻念佛号,感谢佛祖菩萨保佑。
    虽距离陆砚归家尚有一段时日,但定国公府已经开始收拾起来,尤其是长宁的院子,更是大动干戈,收拾的风风火火。
    长宁看着指挥着一群厮儿在院中挂红的乔娘子,不由上前道:“乳娘,不必如此吧,此时距离新婚已过三年了……”
    “要如此!”秦氏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的走进来,一边吩咐着丫鬟将她带来的东西摆进房中,一边看着长宁笑道:“砚郎走时,你们尚有些礼节未成,虽如今补上已是不能,但这院中的喜气不能少,莫说在外面披红挂彩,便是那卧室也要照着新婚时布置!”
    乔娘子也笑着应和:“夫人说的有理,老奴这就带人将新婚时的铺盖、摆设全部拿出来。”
    长宁想到那年一个人孤零零的新婚夜,再看此时艳阳下的片片红绸,心中也变得喜悦起来。
    “王大娘子,你莫要动手了,这些交给小的吧。”棋福从一个少女手中接过装满了锅盘碗盏的木盆,端着就想厨房走去。
    王秋儿看着棋福的背影,小步跟上,轻声问道:“郎君还与人在外欢饮么?”
    棋福应了声,今夜庆功宴,征讨大军在驻地设起几十铁锅,杀猪宰羊,香味四溢,而征战厮杀的士兵们也终于得以开怀畅饮,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原本驻军在镇洲的兵士家属也都全来帮忙,还未靠近后厨,棋福就听得里面一阵高声欢笑,他看了眼跟着自己后面的王秋儿,道:“王大娘子,你也莫要再去前面了,与福大嫂子她们再次歇歇吧。”
    王秋儿一愣,有些犹豫道:“那郎君……”
    棋福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郎君身边自有我照看,张元帅发话说今夜各军将士不醉不归,你若是去前面被哪个喝多的兵士欺负了,可莫要怪郎君未曾照顾好你。”
    王秋儿被棋福说的一噎,半响后才微微垂头道:“既如此,秋儿便留在此吧。”
    看着棋福转身消失的背影,王秋儿暗暗抓紧了自己的衣袖,看着被营地篝火映红的半边天,心中暗暗有了计较。
    “陆督运真不愧时定国公之孙,当年老国公也曾与百万军中直取西蛮王首级,那时老夫还是个都尉,亲眼看着老国公冲阵杀敌,心中实在是敬佩不已……”张永谦端着一碗酒无限感慨:“如今老国公能得孙如此,便是他老人家在天之灵得以宽慰了,来,老夫敬陆督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