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灵厨杂役的现代生活 > 分卷阅读11
    篇公众号文章,题目为“桂城那些藏在巷子里的美味(一)”。

    许秧毫不犹豫地点进去,这一篇文章主要是探店,寻找新开的、没名气的小店试吃、推荐。

    在桂城,像是这样的公众号有非常多,有的店家会跟公众号合作,会有优惠券之类的发放。

    许秧看了下这篇文章里提的食物,主要有烤面筋、炸鸡腿、烧烤、叫花鸡等。

    这些小店都很小,只经营一到三种食物,但许秧知道,食品这一行里的利润其实不小。

    她对于家里还完债务很有信心,等债务还完,那时候再来重新做规划。

    看完这篇文章,许秧点开自己的朋友圈,翻看了一圈,发现都是以美食为主。

    特别是杨霞卿,一日三餐、零食饮料都要拍图上传,她翻看了一遍,得出一个结论,自己这个同桌确实是很爱吃。

    那自己送茶叶蛋应该不会错了吧。

    第6章 补作业

    “秧秧,你觉得这个串串要怎么定价?”刘莹拿着本子坐到许秧的旁边,现在只要能赚钱的方法,她都想试一试。

    “鸭胗一串算五块钱吧,其余的话,算下成本,大概在一到三元之间吧。”

    刘莹拿着笔记了下来,“秧秧,这个酱水可以重复使用吗?我想再添点其他的卖。”

    许秧有些意外地看着刘莹,“一锅能用两到三天,不过嫂子想添什么?”

    “木耳、海带、莲藕、鹌鹑蛋这些都行。”串串都是提前做好的,打包方便,完全可以搭着手撕鸡一起卖。

    “这些做起来不难,如果今天晚上就要卖,下午就比较忙了。”许秧没有打击刘莹的积极性。

    “没事,我和你哥下午不用休息。”刘莹眼睛弯了弯,许秧现在很好说话,这让她放松了许多。

    许秧看到刘莹笑,嘴角也跟着弯了起来:“行,那我带大哥去买这些东西。”

    只要选好店家,以后许澈直接过去买就行,就不再需要人带着了。

    即使是下午,第六市场的人也不少,许秧带着许澈,找了几家店就把东西都买齐了。

    许澈拿着手机,认真地把每一家店的标牌都拍下来,下一回,就是他单独过来了。

    回去的路上,许秧接到许妈的电话,说是她发现了一个很不错的补习班,现在做活动有优惠,就想给女儿报名。

    许秧一听,手机差点从手中脱落,这两天忙着手撕鸡的事,她差点就忘记自己还是个高三生的事儿。

    “妈,补习班先不急,我问问同学,说不定有更好的呢。”许秧先安抚住许妈,决定找一点事转移她的注意力。

    “你和爸现在忙吗?要不回来吧,家里的事儿我们忙不过来了。”

    电话那头的许妈惊讶地张大了嘴:“怎么会忙不过来,不是只要煮鸡就行吗?”

    “不只,我和嫂子商量了,晚上要再搭着卖串串,现在有许多食材要处理。”

    “行,行,我和你爸这就回去。”许妈听到家里忙,也没心思再找什么事做了,拖着许爸急急忙忙就回来了。

    许爸许妈都是干活的能手,他们回来后,进度比预计地快了好多。

    一个大铁盆里,煮好的内脏串串就浸泡在酱汁里头,而另一个铁盆里里,放着的是还冒着热气的鹌鹑蛋、海带莲藕等。

    一整个下午都在忙,许妈煮了一锅饭,凉拌一个生菜,加上自己酱的串串,许家的晚饭就解决了。

    小吃车刚摆好,隔壁的烧烤摊老板娘就拎着一袋百香果过来,说是老家送来的,让许家人尝尝。

    许秧这时才知道烧烤摊老板姓何,老板娘叫阿琴。

    他们在这里做了几年,对于这美食广场上来来去去的美食摊子再熟悉不过了。

    “阿园,你们也卖麻辣烫?”老板娘靠近了许妈,低声问道,“前头的那家麻辣烫很出名,你们做这个,可能跟人家撞了。”

    许妈摇摇头:“不是麻辣烫,叫什么来着?”她一时想不起来,就把许秧叫过来解释。

    “这其实是卤味,之所以用串串,是为了方便算钱、打包。”许秧解释道,其实酱制和卤制有些不同,不过很多人分辨不出来,都统一称为卤味。

    阿琴听了有些不好意思:“看到竹签和红油,我第一时间就想到麻辣烫了。”

    许秧拿了一个盘子,取了几串,“您和大叔尝尝,给点意见。”

    许妈接过盘子,热情地招呼隔壁的夫妻俩。

    何老板吃了一口就眯起了眼:“浸泡的时间还不够,但味儿很足,若是再麻点就好了。”

    “我觉得这样就很好吃,不能再麻了,受不住。”阿琴就不同意何老板的看法,她很喜欢这个口味,“很下饭。”

    阿琴说完,转身拿了一个打包盒,准备买一些晚点配饭吃,特别是那鹌鹑蛋和海带,得多买几串。

    刘莹默默地把两张A4纸贴在小吃车的前面,“香辣酱鸭胗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