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重回八零小卷毛 > 分卷阅读19
    安歌,笑道,“瞧你们眼神。这是安家老大的小女儿,跟安家二妹小时候一个样,高鼻梁大眼睛。”

    是了,这地方就是这么小。

    安歌礼貌地回以抿嘴一笑,没有搭理他们,摸摸口袋,找到一点零钱买了梅花糕。她买的咸馅的,咬开薄薄的皮,肉汁流了出来,这才正宗。传统手艺到后来就走样了,皮越来越厚、馅越来越少。

    梅花糕小店旁是个大院,安歌蹲着看残余石柱上的字:“……辛未季冬吉……”

    这里曾经出过进士,官至一品,清末各房子孙分出去住,只剩长房在老宅。随着战乱等变迁,现在成为杂居的大院,估计里面挤了二三十户人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安歌把最后一点点梅花糕塞进嘴里,抹掉嘴角的屑,站起来四周一望。

    这三个还是没回来。

    她不等了,慢腾腾往回走。

    进门刚好听到徐蘅朝二姨告状。

    徐蘅小舌头先天没长好,粘在舌壁,说话时口齿不清,二姨-也就是安娜的妈妈听得稀里糊涂,“你说……谁不见了。”

    安歌听懂了,徐蘅说的是她,“出门就跑掉了”。徐蘅回来报信,徐蓁带着安娜在找。

    她对徐蘅笑笑-傻不傻啊,大姐肯定带着安娜去吃东西,你却被差开了。

    徐蘅听大姐安排,说给那个小的一点颜色:肯定不认识路,又不会方言。

    没想到“那个小的”自己回来了!

    徐蘅双手捂住嘴,双眼乱转,不知道该怎么办。

    二姨见到安歌喜欢得不行,抱在手里逗她,“瞧这皮肤,小外国人嘛。”安家也订着一份晚报,刚才她听卫淑真讲过安歌的“光宗耀祖”事迹,“怎么这么会写?”

    安歌光是笑。

    等徐蘅奔进院子,她告诉二姨,“大姐怪我不会骂人,气得带娜娜姐姐走了。我们出去找她们?”

    孩子间的小心眼哪里瞒得过大人,分明姐姐家的老大吃醋,二姨付之一笑,“不用管,这里都认得她们。”

    徐蘅拖了安景云出来,安景云也是这么说,“老大吃惯独食,一下子接受不了妹妹。”她跟二姨诉苦,“我就是想,这样长久下去不是办法,不在一起长大没有感情。想把这个小的接回来,老外婆又不肯放人。”

    二姨亲亲安歌的额头,“就让外婆养着好了,阿四暂时没孩子,老人太闲对身体不好。”

    安景云皱眉道,“那不行。要是一直不放,以后老大负担太重。老大也是的,就要升五年级的人,玩心特别重,粗心大意,怎么教也改不过来,罚也没用,不知道能不能考进一中。”

    “不进一中,也还有二中三中五中,不用急。”

    一中,跟别的中学区别大了。

    自家的妹妹就是这付德性,什么都不急,安景云懒得跟二妹细说。反正她已经想好,明年把小的接回来,每天上学上课放学让小的盯着老二,让老大可以专心考初中。

    她俩聊得欢,徐蘅在旁边扭来扭去,过了会毅然拉住安景云的衣角,“吃糖。”

    安景云瞪她一眼,“吃什么糖,马上吃饭了。”

    徐蘅嘴一扁、眼睛一红就要嚎。

    二姨看不下去,“行了。大姐你就是把孩子管得太严,吃颗糖而已。走,阿姨带你们去吃糖。”

    这会徐正则跟二姨夫都回来了,徐正则陪着岳母谈笑风生。二姨夫在厨房打下手,被安友伦差得团团转,一会端菜,一会洗个碟,一会又被叫去打烧菜的黄酒。

    真是,哪里找公平呢。

    上门女婿,照安友伦的说法,没叫改姓安已经便宜他。

    而安歌,因为徐家女儿多,分出一个跟妈姓安,却卡在尴尬的位置:既不属于徐家,安家也有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多出来的孩子,如果没有这样的老二,就不会再生老三。

    孩子多,负担也重啊。

    吃过饭在回家的路上,徐正则跟安景云说起工作的事,“推荐我脱产去读大学,最后一次机会。我说家里走不开……”安景云打断他的话,“有我在,孩子也不小了,只管去。”

    徐正则说,“已经推掉了。”

    两人同时沉默下来。等到了家,安景云才又开口,“明天你跟厂里说,你跟我商量过,没问题,可以去读书。”

    徐正则还没来得及说话,有人在外头叫他,“小徐,你们回来了。”

    是大院的邻居,他气鼓鼓把一个鼻青脸肿的男孩推到徐正则跟前,“你家老二跑到学校偷东西,被我家孩子发现了,她就打人!”

    “你家老二不止一次两次做这种事,看到她脑子不好的份上,平常拿了点吃的用的,也不跟她计较。她倒好,做贼还打人!”

    “你们自己说,怎么办!听说明年她进小学念书,我要联合家长,不许她搅乱学校秩序!”

    第十五章 发病

    徐正则和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