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今日方知我是我 > 分卷阅读8
    是个弱冠的玉面郎君,号令百十位鬼面人,持追魂令,眼线遍布,收到之人无一可幸免。

    后来便有懵懂少年侠客执言,“追魂令下之人皆非无辜冤魂,既如此,岂非是为民除害?”

    “江湖中人若是当真行了什么伤天害理之事,也自有江湖中人评判,也轮不到魔教来草菅人命!”

    “正是如此,魔教怎会为民除害?他们只是在借机寻衅!”

    这话说得忒没道理,江湖上对怀忧城立场不明,亦正亦邪。

    江湖中人义愤填膺之际也曾想能有幸的见怀忧城主的真面目,可叹无人寻得怀忧城所在,只知他应是与无归林比邻而居,于是怀忧城在大多数江湖义士的眼中便与魔教无异。

    秦姑娘听得有些累了,却见对面端坐的谢见涯仍兴致勃勃,不由得起了逗弄的心思。

    “谢公子觉得这魔教厉害不厉害?”

    谢见涯正听得起劲,不妨被打断,眉头皱了皱,“姑娘口中的魔教是指怀忧城?”

    秦姑娘点头。

    谢见涯眉头紧锁,慷慨直言,“在下认为,怀忧城并非魔教。”

    秦姑娘看了看兴致缺缺的华颜提了提精神,颇感兴趣,示意谢公子接着说。

    “此来暮河城,也曾听闻浩然宗那位‘摧花公子’的大名,欺男霸女,胡作非为,若非他武功高强又有个好家世,定要被判个流放千里的罪名。”

    “律法迫于强权,可公道自在人心。”

    这话说得一腔少年意气,像是凭着“公道”二字便能敕令天下一般。

    秦姑娘勾唇,“菜来了。”

    三十年前江湖上有一句不怎么成调的小令。

    一庄二城三宗门,风华雪落万尘避,暮河寻影输三分,浩然正气剑华门。

    如今谁还记得呢?

    三个人点的菜不多,店小二麻溜的上完退下了。

    鸡茸金丝笋、佛跳墙、蚵仔煎、太极芋泥,看得人食指大动,秦姑娘道:“真不愧是暮河城啊!”

    冬笋保留完好,鲜香味美,鸡茸松软,芋泥烫口,满坛香软嫩细滑,与蜀地名菜相比迥异,只可惜,秦姑娘只能一饱眼福。

    “公子你方才说‘公道自在人心’,今日你在公堂之上状告那户人家驭下不利,那青天大老爷却也没有将公道还与你啊!”

    饭饱之后的姑娘总是容易说话的,只是秦姑娘懒散的语气却总被他听出来嘲讽。

    “暮河城黎民百姓纯善不是谎言,这一路走来却也没见几人因为琐事吵红脸,因楚家之势得益的城中百姓,或也因楚家之失受害,知府大人势单力薄,无力抗衡,也只能如此。”

    秦姑娘不依不饶,“那怎么办?这不就是个昏聩无能的知府大人了吗?要他何用啊!”

    谢见涯打断,“姑娘慎言,知府大人无能为力实有,却也是百姓的父母官,若他当真抱着粗大腿,在公堂之上便该仗刑于我,知州大人实是个天家下派清白无辜的官员。”

    华颜没眼看,这书生真是白瞎了这副丹心清魂,眼神询问秦姑娘,你觉得这样死心眼的书生知道你要干什么的话这能为你披荆斩棘,填海造路?

    秦姑娘收到阿颜的示意,微微眨眼,那要不,挟恩求报?

    秦姑娘狡诈阴险

    华颜后来问过秦姑娘,为什么偏偏选中了这么一个看着手无缚鸡之力的穷酸书生?

    秦姑娘答曰:“许是瞧见了书生皮囊下的侠气?”

    华颜不解,除了“谢见涯”这三个字稍稍与侠气沾点边,这书生从上到下都是一股子呆愣和酸气。

    便如此时,秦姑娘问:“公子的银两若讨不回可有什么打算?”

    书生双手垂于身侧,手指紧紧捏牢了袖口,总还是厚颜回道:“姑娘见谅,还要叨扰许多。”

    秦姑娘闻言冲华颜一笑,她要做恶人了。

    “谢公子也看到了,我这小院家徒四壁,我与阿颜又是两个手不能提肩部能抗的弱质女流,今次一顿晌午饭便花去了好些银两。公子您看……?”

    书生忙道:“姑娘放心,在下断不会白吃白住的。”

    “我知谢公子是正人君子,断不会行此小人行径,可公子身无长物,又能如何?公子读圣贤书定然不愿辱没了圣人箴言,这可如何是好?” 秦姑娘愁容满面,瞧着是不愿以金银俗物轻辱文人风骨,处处为书生着想。

    书生眨巴眨巴眼,瞧了瞧眼前披着人皮吐信子的蛇,终是肯定了。

    山中驳杂狐,玉面执巧语,伏地盘桓虫,狡言腹中藏。

    遂一锤定音,秦姑娘身边还缺个侍从,有吃有住的。

    “自己收拾一下吧!”

    语罢便指了指西堂屋,赫然便是他昨夜睡过的屋子。

    谢见涯不喜不悲,可能这就是命吧!昨日未打扫的屋子,今日依然要打扫。

    趁着他呆愣的功夫,秦姑娘不知从哪里取了一块银锭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