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开局继承博物馆 > 分卷阅读33
    ,就算签了也没有法律效力。”他取出系统早就准备好的三份合同让徐大三人看清楚再签。

    徐大本来想说自己不识字,可拿到吴普递过来的合同却发现他们居然能看懂!

    连徐小囡都看明白了。

    三人毫不犹豫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吴普把三人的合同收回系统里去,又找以前合作过的商家预定了三十套“入学必备套装”。

    所谓的“入学必备套装”是面向大学新生的,包括枕头、席子、床单、被子、蚊帐、热水壶等等基础生活用品。

    吴普搬过来时买的备用被褥都用掉了,接下来再有客人或者员工过来总不能直接让他们睡光板床。

    以前他负责接新生时积极帮学弟学妹争取拿到这个价格十分优惠的“入学必备套装”,过后也没有删掉老板的联系方式。

    这就是多个朋友多条路!

    吴普和老板约定好加点钱找人送货到博物馆,这才安心睡觉去。

    第二天一早,吴普又把两个书童召唤出来,沟通过后和他们签了一个月的劳务合同。

    两个书童是两兄弟,由寡母养大,底下还有两个弟弟。

    他们本来就在给人当书童,结果主家嫌弃他们不够机敏,把他们赶了出来。

    为了赖掉他们的工钱,主家甚至还诬赖他们偷东西!

    他们想到家中的困苦,根本不敢把这件事告诉母亲。

    可那悭吝的主家败坏了他们名声,县里没有人愿意再找他们当书童了。

    他们又伤心又难过,一想到家中的母亲和弟弟在等着他们养活,他们就一筹莫展,不知该如何是好。

    吴普一听就知道这兄弟俩是要回家去的,安排让他们跟着苏轼沾点文豪气息,说不准以后可以考个功名。

    苏轼的书童,那可是很了不得的。

    据传苏轼曾有两个很牛逼的书童:一个是大名鼎鼎的高球,写得一手好文章;一个是一代真人林灵素,曾极力劝皇帝灭佛锄奸。

    由此可见,这是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

    苏轼昨晚很想玩手机到夜深,无奈他前一晚没睡好,昨晚困得沾床就困,最终只得搁下手机睡了个饱觉。

    天才刚亮,苏轼就醒来了,他觉得自己精神抖擞,状态着实再好不过。

    他翻身下床去洗漱了一番,打开房门一瞅,一左一右站着两个半大小子,约莫才十一二岁的模样。

    “你们是谁?怎么在这里站着?”苏轼好奇地问。

    两个书童如实回答:“主家让我们接下来伺候先生。”

    苏轼听着他们的口音,笑着说道:“你们是杭州一带的人吧,听着怪亲切的,我也在那边住过几年。”

    两个书童连连点头。

    苏轼领着两个书童去找吴普。

    吴普把两小子的来历给苏轼讲了讲。

    得知他俩是南宋人,苏轼就不着痕迹地问起他们对“苏辛”的看法,问问他们是喜欢东坡呢还是喜欢稼轩。

    成功收获一波彩虹屁。

    吴普在旁边听得嘴角抽了抽。

    苏轼这性格也是没谁了,居然还有点小自恋。

    吴普和苏轼商量过后,让无人机跟拍苏轼为“奔雷”挑战做准备的过程。

    实在不行,就去拍猫。

    吴普把直播间的基本操作教给苏轼,总算腾出空来安排徐大他们。

    相逢就是有缘,既然人都抽出来了,索性就全部召唤过来给他们提供一份工作。

    反正他现在不怎么差钱。

    徐大他们倒是好安排,让他们打理园圃就好。

    货郎、木工、绣娘却是一时半会没什么活干,可以先让他们适应适应这边的生活,等过几天一号馆改造完毕再把她们安排进去进修或者干活。

    还有韩娥。

    吴普安排好其他人把韩娥召唤出来,才发现难怪相关记载里为什么说她一唱悲歌就让人跟着伤心欲绝,追着让她再唱首欢快的歌才缓过劲来。

    这姑娘长得着实好看,别说如泣如诉地悲歌一曲了,就是轻轻一蹙眉都能牵动人心。

    春秋战国时期那种乱世,她这样一个小姑娘孤苦伶仃出门,途中甚至要卖唱换路费,想来一定是有很想去的地方或者很想见的人吧?

    吴普给韩娥说了这边的情况,询问她要不要签一个月的合同赚点路费。

    吴普还以为韩娥这样的特殊人才会提点特别要求,没想到她也二话不说就把合同签了。

    一通忙活下来,吴普预定的三十套“入学必备套装”都送过来了。他组织众人帮忙把它们搬进临时仓库里去,又让韩娥几人一人拿一套回去,自己先熟悉熟悉环境。

    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吃饭问题也需要解决,元娘倒是能做饭,只是粮油菜肉得找人送过来。

    吴普直接打电话和村支书商量,看看清阳村有没有人能每天供应新鲜食材。

    村支书一听吴普的需求,立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