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尘寰 > 第53节
    小蛮蛮一得自由,还在我怀里呢,后腿一蹬,就向胡夜鸣的脸上扑了过去,正扑了胡夜鸣个出其不意,胡夜鸣那俊俏的脸庞上就狠狠的挨上了一爪子。
    此情此景,实在是让我郁闷不已,这两只,都不是个省油的灯啊。
    想想又怪自己多事,他们叔侄二人的相处方式一直是这样,我又何苦管这闲事。
    不再理会已经战成一团的俩叔侄,我自顾先回了房。
    等了一会儿,只听得佛堂的门响了一下,然后胡夜鸣欢快的走了进来。
    我先将目光投向了他的脸上,真是奇怪了,刚被小蛮蛮抓了一下,竟然连个印子都没留下,这厮的脸皮难道已经厚成刀斧不破的地步了么?
    见我看他的脸,胡夜鸣一边关门,一边善解人意的给我解释道:“若真让这个小崽崽把我抓破了,我这仙人的名号也就白顶了。”
    嗯,知道了,原来仙人脸皮都厚。
    房间里只剩我们两个人了,胡夜鸣也不客气,径自坐在了我对面的椅子上,他也没说话,只是懒洋洋的靠在椅背上,目光闪闪的看着我。
    知道他在和我要刚才那问题的答案,我淡淡道:“各安天命,咱俩该干吗干吗去吧。”
    胡夜鸣眉头一皱:“这就是你想了这么多天想出来的结果?”
    我毫不退缩的与他对视,很直白的问他:“你能娶我么?”
    他的眼睑一垂,眼中那耀眼的光芒消失殆尽,过了好大一会儿,他才用极轻极轻的声音道:“不能。可那件事,我应该对你负起责任的。”
    我很镇静道:“既然咱们不能成亲,你的责任负不负的又有什么关系呢。你若执意担负起责任,不过是将一池春水搅的更乱一些罢了,实在是没有更多益处。要我看,这责任还是不要负的好。”
    思考良久,胡夜鸣才抬起头来,却是向我苦苦一笑,有些自嘲道:“枉我修仙这么多年,竟然还不如你看的通透。”
    我很谦虚的摇了摇头,没有接受胡夜鸣难得一次的夸奖:“不是通透,我只是直接。”
    话谈到此,已经是将将好了。
    我不想成亲的事,无须向他提起,这个打算,说出来,除了增加他的愧疚,实在是没有半点好处。
    有些事情,自己一个人处理就好了,有些打算,自己在心里知道就好了。
    人活在世,不过匆匆几十载罢了,今年过了还有明年,明年过了还有后年,伤春也好,悲秋也好,早早晚晚,不过是换得那碗孟婆汤罢了。
    看开了,看透了,挥挥袖云淡风清,举举杯浮生如梦。
    人生,不过如此。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写完的早,感觉很顺,西西把胡公子一袖挥之了,胡公子的fans们,不会来k我吧,哈哈。晚安诸位,早点休息,不要熬夜。
    ☆、第 67 章
    可能我的话太过直接了,胡夜鸣对着我一个劲的苦笑。
    “理虽如此,可我若不为你做点什么,总觉得亏欠你的很。”
    难得邪气凛然的夜大公子有这份心意,我赶紧抬起头瞻仰一下他少见的伟大光辉形象。却略为惊讶的发现,原来他那张一向似笑非笑的脸上,竟然也可以写满惆怅与无奈。
    若真如此让他离去,他也必定会心怀不安,我也不能太绝断,不管他的感受,将自己的意见完完全全的加诸在他的身上。最起码,应该给他一个可以让良心过得去的机会,来弥补他无意间犯下的过错。
    我琢磨了一下,笑道:“若真觉得亏欠我,不如答应我件事吧。”
    胡夜鸣挑了挑眉毛,很痛快的就答应道:“不管什么事,我一定答应。”
    “你也知道,我总爱遇到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在我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你就过来帮我吧。”当初胡夜鸣与胡七他们约定的,是我成亲生子之后再开堂子,可我现在不打算成亲了,这事情以后解决起来,怕会有麻烦。有这位名副其实的神仙帮我,我应该能平安脱身了。
    胡夜鸣看着我,难得郑重道:“我虽然不能和你成亲,但这件事却是能做的到的。杜月西,我向天发誓,我胡夜鸣,保你这一世平安。”
    我抚额叹息,保我平安就保我平安呗,还用搞得发誓这么隆重么?
    弄得我都有心理负担了,好象占了他多大便宜似的。
    不过他给的承诺,似乎真的太重了,一辈子,那是得几十年的光阴呢。
    转瞬又一想,几十年对人来讲,似乎很漫长,但对于动辄就活千万年的他来说,也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罢了。
    于是,我坦然的接受了胡夜鸣的承诺。
    胡夜鸣安心离开了,我也给自己安排后路了,这个结局,皆大欢喜。
    临睡之前,又瞥见了墙上那幅画,不知怎的,竟然没有了以前那种痛苦酸楚,反而有了一种放下心来的感觉。
    奇也怪哉,真不知这种轻松,从何而来。
    骆尘净走了,四哥不来了,胡夜鸣也解决了,我的生活又恢复了以往的宁静和安适。
    不想再招惹一些莫名其妙的人,也不想再惹一些纠葛烦恼,我几乎不怎么出门了。
    除了早晚带小蛮蛮去散步顺便采日,平常我都待在家里,念念佛经,绣绣花,读点闲书,侍弄一下院里的花草蔬果,和小蛮蛮玩笑一会儿。
    日子十分平淡,但我却一点也没觉得乏味,一来是早已习惯了这种离群索居的生活,二来,我本喜静,喧闹的人群和无尽的烦尘琐事,始终不适合我。
    “西西,宝宝给你的人参,你怎么不吃呢?你不吃病怎么会好呢?你别不是忘了吧。”小蛮蛮连珠炮一样的问题,问得我头晕脑涨。
    人参,一想起人参这补药,就不由的会想起药方来,想起药方,自然就会想起。。。。。。
    那血字凌乱的袍角,只要一想起,心就会抽痛的厉害。
    这药方,是他交付给我的最后一件东西,也是我们最后绝决的见证。
    刻意的,我将它压在了箱底。
    纵使我的身体虚弱不堪,我也不愿将它血淋淋的展现在我面前。
    我怕从那幅袍角中,看到那颗破碎的心。
    既然已经选择了要遗忘,就不必再拿出那些旧物,来不断的翻阅那前尘往事。
    不念旧,自然就不会再想起。
    过了七八日,张山一家从京城回来了。
    这次让他们去京城,一来是给江家回礼,二来也让他们游玩一番,开开眼界,省得总是小家子气的,每次花银子一超过二两,三娘都心疼的要念叨我好几次。顺带着也让他们带小淘淘出去逛逛,小孩子,多见识点人情事故是好的。
    让他们先梳洗休息了一番,吃罢晚饭,三娘才详细的将去江家的情形给我讲述了一遍。
    江家对他们招待的很热情,事事照顾的都很周到,只是三娘没有很好的完成我交给她的任务。有好些话,她根本就没能说出口,那个江夫人太精明了,也太能说了,几下就把笨口拙腮的三娘给饶晕了。
    我笑了笑,也没说什么。
    江夫人那张嘴,别说一个三娘,就是十个三娘也不是对手啊。
    说罢正事,三娘又讲起了沿途的见闻和风土人情,燕儿和阿桃这两个丫头也围了过来,一脸羡慕的听着三娘眉飞色舞的讲述。
    我本没怎么出过门,惟有的两次远行,还都是为了求医问药,整日坐在马车,很少有露面的时候,因此上,对三娘讲的这些,我也感到很新鲜。
    三娘出门一趟,口才见长,直讲了大半宿,见我困的眼睛有些迷离了,这才收住了话头,和两个丫头帮我铺床展被。
    “小姐,今晚我和阿桃搬回来内院住么?”燕儿觑了个空儿问我道。
    三娘一家走了以后,我就让这两个丫头搬到外院去住了,应个门也方便些。而且,我这边仙来仙往的,还有只会说话的小狐狸,我怕一个不留神再吓到她们。
    本想让她们继续在外院住,反正那里房子多,而且我这里仙来仙去的,再加会说话的小狐狸,我还真怕一不留神就吓到她们。后来再想想,张山虽然老实,但终归是男人,两个云英未嫁的姑娘与他同住一院,终归不便,讲出去名声也不好。
    “还是回来跟我住吧,晚上也好有个照应。”少不得,要勒令小蛮蛮谨慎些了。
    帮我铺好床,三娘几次欲言又止,似乎有事情想要对我说。
    我洗罢脸,问她道:“有什么事就说吧,和我有什么难为情的?”
    三娘有些不好意思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怕太麻烦小姐了。出去一趟,长了许多见识,可也吃了不少不识字的亏,我想求小姐教淘淘认几个字,等他大了,也不至于被人卖了还不知道呢。”
    教淘淘识字?
    “这有什么麻烦的,我闲着也是闲着,从明天起我就教他吧,我虽然没读过那科举上进的书,认几个字还是没问题的。”
    三娘一听满心的欢喜,连连给我道谢。
    第二天一大清早,小淘淘就来内院等着我来了,小眼睛热切又崇拜的盯着我,我摸摸他的小脑袋,带他进了书房。
    教小孩子读书,这事我没做过,不过只是认字罢了,也没有什么难的。
    铺开纸笔,先教他写自己的名字。
    等他歪歪扭扭的学会了,我再教他写他父母的名字,然后是桌椅板凳,杯盏茶碗。。。看见什么东西,就教他什么字,从熟悉的东西下手,记起来也容易些。
    一上午,教了他大概二三十个字吧,怕多了他记不住。一天时间里,我也就教他半天,下午和晚上让他自己去温习,这样虽然识字慢些,不过也有好处,那就是记得牢。
    下午无事,还是接着与小蛮蛮念《金刚经》。
    教小淘淘识字,我也没有当什么正经事,毕竟我不是书塾的教书先生。
    可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我家呼拉拉挤进来了一大群的人,好几个村民领着孩子,执意要见我。一见我的面,咣咣咣全给我跪下了,求我教他们的孩子识字。
    稍微一琢磨我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这个村子太偏僻,根本没有教书先生,村民全都不识字。昨天小淘淘学了起个字,想来是去村里炫耀来着,这才招来了这些孩子要跟我学字。
    我虽有些冷清,却终归不是不近人情,看见那些哀求又热切的目光,我点头答应了。
    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罢了罢了,不过是费些功夫而已。
    见我同意了,那些村民连声道谢,都欢天喜地的告辞了,留下了那堆小毛头,一个个好奇又躲闪的偷偷看着我。
    孩子多了,书房也放不下,我专门腾出间厢房来,教这群孩子识字。
    等教他们识字的时候,我才发现一副笔墨是不够用的,总不能让孩子们都在地上学写字吧。赶紧叫张山赶去城里多买些纸墨笔砚,还有桌椅板凳。
    结果笔墨纸砚张山是买了不少,只是这桌椅板凳,他却是没舍得花这个钱。
    他的理由是,山里有那么多木头,弄几个桌椅板凳还用花钱?
    一个晚上加一个上午,他带着村里的几个男人,利利索索的就打了十套桌椅。
    嗯,一个简易的小学堂就算正式的能使用了。
    我由大家闺秀,摇身一变,成了教书先生。
    孩子们都懂事,知道能学字的机会来之不易,都很用功。
    识了字,就是去城里做工当学徒,也要比目不识丁强上百倍,在本朝,识字的人还是占少数的。
    见他们认真,我也收起了刚开始那随便的态度,也买了些《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之类启蒙的书,来好好的教导他们。
    我以为教这七八个孩子已经足够多了,未料想,过了没几日,竟然陆陆续续的还有外村的孩子被送了过来,有一户人家和秣马隔了十几里,竟然也送来了两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