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科幻小说 > 经典人文——人文精神卷 > 科学的气质
    ·编写手记·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科学(指的是自然科学,本文中所说的科学,都是指自然科学)和人文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不同路向,它们在把握世界的方式、方法等上面具有非常重大的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因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两种不同把握世界的方式所体现出来的思维方式、精神气质。本卷所以设科学精神这一板块,目的是给人文精神及相关的方面提供一个广阔的背景,便于更加清晰地理解人文精神以及相关的问题。毕竟,现代人文精神,只有把它置放到现代以来科学的发展、科学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对人类精神的重塑以及科学精神的日益深入人心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才能够获得较为准确和全面的理解。

    所谓科学,按照爱因斯坦的说法,是这样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科学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努力,力图用系统的思维,把这个世界中可感知的现象尽可能彻底地联系起来。说得大胆一点,它是这样一种企图:要通过构思过程,后验地来重建世界”,从目的上来说,科学是为“寻求我们感觉经验之间规律性关系的有条理的思想”。科学这种独特的面对世界的方式,使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传统,这种精神传统在科学发展的整个历史上贯穿始终,深刻地影响了科学的历史进程,并因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而对人类精神的重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精神的第一个重要方面是求真精神。从科学的角度看,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都是可知的。我们置身其中的大自然,虽然表面上看似杂乱无章,毫无头绪的,却是可以通过研究,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加以深入了解和认识的。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通过对事物和事物之间、现象与现象之间关系的研究,把表面上看似孤立的事物联系起来,把看似互不相干的现象关联起来,从而对世界获得更深刻的认识。所以,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探究自然、探索客观世界的真相,研究世界在表象、假象之下、之后的真实。从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看,这种求真精神和意志,是科学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动力。不论是哥白尼太阳中心学说的提出,伽利略的天文学研究,还是牛顿的那几条重要定律的发现,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确立,其最为根本的原动力无不是对世界奥秘探索的渴望。正是在这种渴望的推动之下,人类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炫目的科学技术成果,才掌握了如此之多的自然奥秘,并由此进一步推动科学的发展,更加全面地促进人类的进步和人类精神的提高。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精神的第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这种对真理求真务实的强烈探索精神。

    科学精神的第二个方面是实证精神。科学研究是对规律的探究,它对事物的研究,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通过对个别现象、特殊事物的关注,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以及反复的归纳、演绎,而逐渐把握到背后的规律,并以定律、原理的形式加以概括。科学研究的一切归纳、演绎、判断,以及它对规律的推断、概括等,都要经得起实证的反复检验。它研究的任何结论,都要被不断地试错。科学研究的对象,必须是人们在经验上可以认知的,是人们凭经验就可以确定的。尤其重要的,科学研究的对象,它对事物和现象的分析,必须可以是用数学的方法加以定量分析,是可以量化的,是通过量化的方式描述的。所以,实证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科学研究与人文研究的区分,最根本的就在于,科学研究讲究实证,强调观察和实验在研究中的重要性,因而实证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中心内容,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最为重要的区别。所以,道家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种对模糊性的推崇,这种对神秘性的膜拜,是与科学精神格格不入的。科学研究的实证精神,本质上是通过不断地探索,将玄而又玄的东西,以定量的分析,将它精确地描述出来,从而使它去神秘化。不仅如此,而且还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它所以发生的深层原因,进而把握它背后的规律,最终上升到对原理的概括。而且这原理,还要再经受观察和实验的反复检验。可以说,实证的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一个核心元素。

    科学精神的第三个方面是探索精神。在未知的领域面前,勇于探索,不断努力,坚持不懈,永不止息,这种自由探索的精神乃是科学精神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道家说:“人生而有涯,而知而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这种在未知领域前的畏缩不前,胆小怯懦,与现代科学精神完全相反。不光道家的这种在知识面前的怯懦与科学的探索精神相违背,甚至圣人“未知生,焉知死”、不语怪力乱神这种对未知领域的逃避,也是与科学精神相反对的。科学的历史发展,人类进步的历史经验一再说明,只有在未知领域不断探索,勇于进取,知识才能不断丰富,人类文明才能够不断进步。马克思的这句话是至理名言:“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的山崖不断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那些伟大科学家的伟大科学发现,已经表明,在科学研究中,坚持不懈、永不止息的探索精神,是登上科学高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证。

    科学精神的第四个重要的方面是创新精神。科学的进步,意味着知识领域的新的开拓,意味着人们新的发现的出现。而对于那些重要的科学发现,往往具有革命的意义,——不仅是科学上的革命,也常常是人类认识上、思想上的革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这样描述科学革命:“每一次革命都将产生科学所探讨的问题的转移,专家用以确定什么是可接受的问题或可算作合理的问题解决的标准也相应地产生了转移。而且每一次革命也改变了科学的思维方式,以至于我们最终将需要做这样的描述,即在其中进行科学研究的世界也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连同几乎总是伴随着这些改变而产生的争论一起,都是科学革命的决定性特征。”总之,不论何时,不管在什么条件下,科学研究的每一步进展,都意味着或大或小的创新。因而,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不敢为天下先,不敢出头,是永远不会有真正的科学进步的。

    罗素说过,“任何可获得的知识,它必然是用科学的方法获得的;而科学不能发现的东西,人类是不可能知道的。”正是因为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万能的论调一度影响着很多人。科学万能论是指这样一种观念,认为既然人类现代文明的成果主要是科学带来的,科学不仅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存条件,而且我们借助于科学的手段,达到了以前人类做梦都不敢想的目的,于是就认为科学可以使人类达到一切目的,科学可以让人类像上帝一样无所不能。这种科学万能的论调,随着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彻底破产。两次世界大战以及随之而来的军备竞赛等,使人类认识到,科学并不可能万能,如果不正确对待的话,科学反而可能会成为问题。其实,从本质上讲,科学万能的论调本身就违背科学精神的。这可用罗素的话证明:“科学的精神气质是谨慎、试探和琐碎的;它并不认为自己知道全部真理,或者说,连自己最佳的知识也不认为是全部正确的。它懂得,任何一种学说迟早都要修正……”科学“总是暂时的,它预期人们一定迟早会发现必须对它的目前的理论做出修正,并且意识到自己的方法是一种在逻辑上不可能得出圆满、最终的论证的方法。”所以,我们在认识到科学和科学精神的伟大意义的时候,应该防止走到科学万能论的极端。

    不过,具体到我们这个社会,最为重要的还是落实“五四”提出的两大任务之一:科学。落实“五四”提出的“科学”任务,乃是我们时代的当务之急。这一任务的落实,实际上就是使科学精神日益深入人心,使每一个公民都具有科学精神。而且,科学精神的深入人心,更加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建设。例如,科学精神讲究的是研究时的价值中立,这就有利于培养公民的理性精神。而且,科学精神要求不以自己的结论为最终的结论,任何结论都必须不断经受试错的检验,这就有利于取出我们文化中的专制毒素,从而培养一种宽容精神,有利于现代多元观念的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