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些时间,想要彻底忘记一个人,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有时候,可能永远都做不到。”这最后一句话,好像说的是多铎,又仿佛在说他自己。

    顿了顿,他转过头来,在黑暗中直视苏拉玉儿的侧脸:“他心里太苦了,这种感觉,我非常清楚!”

    苏拉玉儿却依旧低着头,耳边回响着车轮咕噜噜的声音,过了良久,才说道:“我知道。”

    这日以后,多铎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依旧在两府之间常来常往,日常也没有露出什么异样来。

    苏拉玉儿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却逐渐发觉自那以后,小姑姑与她越发疏远了。

    话又说回来,小姑姑选择这么做,她也能理解,这种事情搁谁身上都受不了,更何况,小姑姑对多铎,那是实打实地付出了真心的。

    她和多尔衮的情况又不一样,他们两人摆明了是互利互惠的关系,平日只是搭伙儿过日子罢了,所以她才能毫无芥蒂地与大玉儿来往,甚至有时候为了让多尔衮心情好一些,连带着自己也能好过一些,还会将大玉儿的消息带给多尔衮。

    当然,自从秋狩私会被她和大汗暗中撞破以后,她便再也不将大玉儿的消息带给多尔衮了。

    如今大汗勉强能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多尔衮和大玉儿之间若是再出点什么事儿,被大汗记在心里,便是如今为了对付“四大贝勒”中的另外三个,还能全力扶持以多尔衮为首的几个小弟弟,等到那几个大贝勒倒了,多尔衮估计也就玩儿完了。

    事情若是真闹到这种地步,那后果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便是宫里还有大妃撑着,整个科尔沁草原恐怕也讨不了好,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届时不仅她自己将大祸临头,阿布、额吉和整个部落都得夹着尾巴过日子。

    不过话又说回来,多尔衮也绝不是个笨的,除了面对感情上的事情,有些优柔寡断之外,处理起其他事情来,还是相当有手腕的,如今已经将整个正白旗牢牢捏在手里,又有两个担任旗主的嫡亲兄弟,再过上几年,恐怕又是一个与今日的几个大贝勒一样的人物,而且比他们更加聪明,更有城府!

    而那时,如今的大汗正在老去,不知还有没有心力再去将这群人铲除一遍……

    算来算去,只要她稳稳当当地当好多尔衮的大福晋,熬到多尔衮手握大权的时候,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唯一不确定的因素,还是在大玉儿身上,若是等到最后,多尔衮为了大玉儿不管不顾起来,倒霉的还是她和她的部落……

    这道难解的谜,苏拉玉儿从来没有想明白过,现如今,也依旧想不明白。

    又在府中窝了几日,直到多尔衮将大汗的话传给她,说她最近在学习汉文方面有些倦怠,苏拉玉儿这才不情不愿地抱着那本《金瓶梅》,踏上了入宫的马车。

    去崇政殿之前,苏拉玉儿照例先去一趟清宁宫,将应对大汗抽查汉文之事与大妃说了。

    以往,每回去清宁宫,大妃都会笑着目送她去崇政殿,还叮嘱她,应对大汗时小心一些,这一次,却拉着她又是聊天,又是用膳,甚至说起了绣活儿的事情,绝口不提去崇政殿之事。

    她不提,苏拉玉儿却不能不想着,毕竟大汗已经在催她了,她若是再耽搁,未免有些不知好歹。

    将自己的意思与大妃说了之后,她却直接派人去往崇政殿,说是与苏拉玉儿许久没有好好谈过心了,今日便斗胆将人扣下,还要留她夜宿在清宁宫。

    大妃既然这么说了,苏拉玉儿乐得不往崇政殿去,有大妃出面,大汗恐怕也挑出不她的错处来。

    崇政殿东暖阁中,皇太极听了清宁宫的丫鬟回话后,右手的朱笔迟迟没有落下,直到一滴鲜红的朱砂滴落在正在批阅的折子上,才回过神来,让传话的丫鬟回去告诉大妃,他知道了。

    而后,才将批阅了一半的折子继续批完,这份折子批完以后,他迟迟没有翻开下一本折子,反而招来随侍之人,让他去清宁宫传达他的口谕。

    ☆、说道

    听完清宁宫派去的小丫头所言,苏拉玉儿刚刚松了一口气,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崇政殿的随侍竟然也来了。

    只听那十分眼熟的随侍道:“大汗的意思是,十四福晋的汉文学得已经不错,以后就不用再去他那里汇报了。另外,大汗还交代过,让将十四福晋手中的汉文书籍带回去。”

    苏拉玉儿忙不迭将带过来的《金瓶梅》交给他,又目送他离去以后,才真正将心放回了肚子里,嘴角咧出了一个大大的弧度,终于不用再像汉人考科举一样日夜用功了,她自由了!

    哲哲一直冷眼旁观地看着苏拉玉儿的模样,心中已经有了计较,大汗此举,定是知道她猜出了什么,这才免了小玉儿的汉文抽查,不过小玉儿这番表现,似乎还什么都不知道。

    她的大汗呀,这回可真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后宫乃至整个大金和蒙古,这么多女子,他怎么就偏偏瞧上了小玉儿!

    哲哲想不明白皇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