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科幻小说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92章 笑看蜣螂行蹒跚
    【一】《对雪》高骈.诗

    六出飞花入户时,

    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

    盖尽人间恶路岐。

    雪花飘舞着飞入了窗户,清婉坐在窗前,看着青青的竹子变成白玉般洁白。心想:“此时正好登上高楼去眺望……”她随即披了件大红的风衣,姗姗出了东厢。

    清婉的家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1],在院子的西北方有一座大花园,后花园里建有一栋二层小楼,清婉刚嫁到甄家在那儿住过。

    清婉走上了小楼,来到了自己曾经住过的房间,想到在此生下的女儿艾艾,不禁心生悲酸。

    她走到了窗前,推开了窗户: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将那美丽的条儿、球儿都抖落了下来,玉屑儿似的雪末儿也随风飘扬。

    她举目远眺,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都铺上了厚厚的白雪。仿佛,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路,都让大雪给湮灭了。

    疾风推来了两个人,他们急匆匆地向这边赶来。

    清婉定睛一看,却是纪绪和弟弟暮羽。“这才几点?怎么,老师也跟着逃课了?”说着,便下了楼。

    等清婉去开了大门,纪绪和暮羽也正好赶到了“蛮子门”。

    暮羽惊奇地问:“大姐,你怎么知道我们回来了?”

    “姐姐能掐会算呀!”清婉问道,“今天为何回来的如此之早?”

    纪绪说:“今天下雪,我让孩子们早一点儿回家了。”

    “不是停了雪了么?”

    “待会儿还要下!”

    “我看,”清婉逗弄道,“是你这孩子头做够了吧!若真是这样,就跟姐姐说,可千万别勉强了自己哟~”

    “你是家里没有人闹腾你,寂寞了吧!若真是这样,就跟着弟弟去学校上学呀!”纪绪领着暮羽进了大门,每踩一步,脚下便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随即对暮羽道,“青云,我们扫雪如何?”

    清婉掩上了大门,转身说道:“你不是说还要下雪吗?你现在清扫,不是白费了力气?”

    “没有白费的付出,也没有一无所获的努力!”纪绪看了清婉一眼,说道,“现在雪薄,容易清扫,等会儿雪下得厚了,再行清理,就要付出双倍的力气了。”说罢,就与暮羽进了门房。

    见他俩找来了铁锹和扫帚等物件,清婉就问:“怎么,我也帮你们?”

    纪绪说:“我们哪敢使唤姐姐!”

    “我有什么不敢使唤的?”

    “你是地主婆。”

    “地主婆就不劳动了?”

    “那是!”纪绪笑道,“哪有地主婆干这等脏活累活的!你找个板凳坐那儿,监工便是。”

    清婉痴痴地笑。

    【二】《蜣螂》佚名

    采婗本在屋子里做些针线,听到院子里有说话的声音和铁锹的“叮当”之声,便跑了出来,见大家都在扫雪,也拾起墙角的扫帚参入了进来。

    不一会儿,前院的雪就被清扫了个干净,他们又顺着二门,进了庭院。这院子很大,他们就顺着墙根往中间扫。

    清婉问:“这么大的院子有必要全扫吗?”

    纪绪说:“这地主婆住的地方更应该清扫得干干净净才是,万一晚上出来,上趟茅房什么的,再给滑到了,跌了一屁股的屎……”

    清婉用笤帚扫雪扬他,嘴上骂道:“你就不盼我点儿好!”随后,又道,“哇!好冷哪!”说着,就把手放在嘴边哈气取暖。

    看着清婉那双冻得通红的小手,纪绪把自己的手套给了她,自己捧了一些雪搓了搓手,又取了一大块雪,揉成一个团,放在雪堆里滚动了起来。

    清婉道:“你傻吗?用铁锹铲多省事!”

    纪绪也不理会,只是一个劲地滚手中的那个雪团让它变大。

    清婉莞尔一笑,喊了一声,“纪公子?”

    “什么事?”

    “你上辈子是屎壳郎吧!”

    “何以见得?”

    “你瞧,你滚个球多灵便!”

    看姐姐表扬老师,暮羽也不扫雪了,也跑过来说道:“先生,我也滚吧!”

    纪绪说:“哎,你可滚不了。”

    “为何滚不了?”

    “你上辈子是只鸟,鸟儿滚不了粪球。”

    暮羽不服气,便扯掉了手套,把地上的雪收拢在一起,想弄成一个球,可不管它怎么努力,就是不成团,便问:“先生,你是怎么把雪弄在一起的?”

    纪绪说:“刚下的新雪,格外地粘,稍微一滚便会成团……”

    清婉“噗嗤”一声大笑,“真是经验之谈!”

    “这是道理!”纪绪道,“现在是初冬,温度不是很低,雪花的表面有薄薄的一层水,容易粘连……”

    “所以说你是‘经验之谈’嘛,就像那牛马之粪,刚离开身体的就带有水分,时间一长,风干了,就不好滚了……”清婉边说边笑得不行了,今天可逮着纪绪的“话巴”了。

    纪绪白了清婉一眼,对暮羽说:“青云过来,趁热和老师一起滚!”

    暮羽高兴地和纪绪一齐滚起了雪球。

    看着师徒两人一前一后推动着雪球转圈,活像两只小蜣螂,清婉更是笑得弯下了腰。

    暮羽边推雪球边歪头问纪绪:“先生,大姐笑啥?”

    纪绪告诉他说:

    “蜣螂推粪团,扪壁行蹒跚;

    傍观多讥笑,无非分一餐。”

    清婉知道纪绪又在作诗骂她,便不再言语。

    就见那雪球是越滚越大,不一会儿,就似一个木盆大小了。他俩把大雪球放在了院子的中央,又用铁锹把扫成岭的雪往中央铲送,在院子的中央堆成了一座小山。

    暮羽问:“先生,你要干嘛?”

    纪绪道:“我教你做雪人。”

    “好啊,好啊!”暮羽高兴异常,“这个雪堆就是雪人吗?”

    “是呀,它是雪人的身子。”

    “那个球儿呢?”

    “它是雪人的脑袋。”

    看着雪堆越堆越高,越堆越大,暮羽心想:“雪人会是个什么模样呢?”

    清婉站在一边,又掺言道:“太软了可不行,得硬一点,要不然,头一放身子上就裂了,头一摔也裂了,那不就前功尽弃了吗?再说,你滚个球也不容易……”

    纪绪用铁锹狠狠地拍了拍雪堆,使雪硬了很多,又顺着雪堆的顶端修了一条路下来。便放下了铁锹,和暮羽一起把那个大雪球费力地往山顶上推。

    清婉又是一阵嬉笑,她怎么看怎么像两个屎壳郎往土堆上倒腾粪球。

    放稳固了大雪球,纪绪就用铁锹铲掉雪堆四周多余的雪,使之渐渐显现出人形的模样。

    纪绪又对大家说:“采婗,你去找两个蜜桔来,要大小一样的最好,再寻它一根胡萝卜来,挑那弯弯的。”他拍了拍暮羽的肩膀,说道,“青云,你随我去花园寻两根树枝。”

    暮羽问:“要树枝干吗?”

    纪绪道:“做雪人的胳膊呀!”

    清婉问:“我呢?”

    纪绪回过头来告诉她:“看好你的球。”

    清婉道:“看它干嘛,它又跑不了。”

    纪绪说:“不要让鸟儿给扑腾了。”

    很快,大家便备好了材料回到了雪人的身边。

    纪绪让暮羽骑到自己的脖颈上,让清婉把手中的笤帚递给暮羽,让暮羽用笤帚的“把子”在雪人的脸上钻出两个眼窝;又让采婗端来了一盆水,把蜜桔粘上了水递给了暮羽,让暮羽放进雪人的眼窝里。用同样的方法,他们又给雪人安装上了朝上弯弯的大鼻子。

    纪绪放下了暮羽,自己亲自给雪人按上两只胳膊。

    清婉问道:“谁家的雪人只是三个指头呀?!”

    纪绪也不理会她,站在雪人的面前仔细地端详:“少了点什么?哦!”原来是雪人的脸上少了嘴巴,“采婗,你去找点红纸,给雪人剪个嘴巴。”

    采婗找来了剪子和红纸递给了纪绪,说道:“先生,你来吧……我笨,哪会剪什么嘴巴呀!”

    清婉抢着说:“我会剪!”

    采婗把纸和剪子递给清婉。

    清婉很快剪好了一个嘴角上翘的红嘴唇,她蘸上了水递给了纪绪。纪绪抱着暮羽把红嘴唇贴在雪人的鼻子下面。

    已经很传神了,但纪绪好像还不满意,说了句,“要是能有顶帽子和围脖就会可爱得多了……”

    清婉一听,立刻进了正屋。她找来了公爹的蒙古礼帽和别人赠他的那条五彩哈达。纪绪抱起暮羽,给雪人带上了帽子,又把哈达围在了雪人的脖子上……

    一切装扮完毕,大家看着憨憨的大雪人挥着双手微笑着站在那里,他们高兴地围着它蹦啊,笑啊!拉起手,围着雪人欢快地跳起舞来。

    ————————————

    注释

    [1]四合院

    又称四合房,是中国传统的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又加门房的屋舍来封闭。若呈“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日”字形的称为二进院落;“目”字形的称为三进院落。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是妇女或眷属的活动空间,一般人不得随意进入,难怪古人有诗云:“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越深,越不得窥其堂奥。

    (1)历史沿革

    四合院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现。陕西岐山凤雏村周原遗址出土的两进院落建筑遗迹,是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汉代四合院建筑有了更新的发展,受到风水学说的影响,四合院从选址到布局,有了一整套阴阳五行的说法。唐代四合院上承两汉,下启宋元,其格局是前窄后方。

    古代的四合院大多是廊院式院落,即院子中轴线为主体建筑,周围为回廊链接,或左右有屋,而非四面建房。晚唐出现具有廊庑的四合院,逐渐取代了廊院,宋朝以后,廊院逐渐减少,到明清逐渐绝迹。

    (2)总体格局

    正式的四合院,一户一宅,平面格局可大可小。房屋主人可以根据土地面积的大小、家中人数的多少来建造,小到可以只有一进,大可以到三进或四进,还可以建成两个四合院宽的带跨院的。小者,房间为13间;一院或二院者,房间为25间到40间。厢房的后墙为院墙,拐角处再砌砖墙。大四合院从外边用墙包围,墙壁高大,不开窗户,以显示其隐秘性。从制式上来说,许多王府和寺庙也是按照四合院的布局进行设计和建造的。

    最小的一进院,进了街门直接就是院子,以中轴线贯穿,房屋都是单层,由倒座房、正房、厢房围成院落,其中北房为正房,东西两个方向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故称为“倒座房”。四合院中植花果树木,以供观赏。

    两进四合院分为前院和后院,后院又叫作内宅。前院由门楼、倒座房组成,连接前后院的一般为垂花门,一些相对朴素的住宅则用月亮门,后院由东西厢房、正房、游廊组成。

    完整的四合院为三进院落,第一进院是垂花门之前由倒座房所居的窄院,第二进院是厢房、正房、游廊组成,正房和厢房旁还可加耳房,第三进院为正房后的后罩房,在正房东侧耳房开一道门,连通第二和第三进院。在整个院落中,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座房,女儿住后院,互不影响。这其中也有反映“男外女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影响。

    四、五进院的组合方式较多,通常为“前堂后寝”式。第一进院与三进院相同,第二进院是对外使用的厅房和东西厢房,之后再设一道垂花门,在厅房和这道垂花门之间形成第三进院,垂花门之后为正房和厢房所在的第四进院,是主院。如果后面还有后罩房,就构成了第五进院。还有的在倒座房北侧再建一排南房,而组成四进或五进院的。

    北京四合院最大的进深为两个胡同之间的距离,约77米,一些奢华的院落甚至还有花园和假山。规格高的四合院设有厕所,这些内设的厕所一般都被安排到西南角。按风水的说法西南为“五鬼之地”,建厕可以用秽物将白虎镇住;从实用的角度看,厕所建在西南方适应了西北-东南风向,可防臭味在院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