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科幻小说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93章 翠裙鸳绣金莲小
    雪,无声无息慢慢地从辽阔的天空中飘落。

    大家抬头仰望,让那些雪打在热乎乎的脸上,渣渣的,凉凉的,脑袋里瞬间便清空了。

    【一】《打雪仗-上阙》佚名

    帝城小雪未见雪,

    丰收时节[1]雪漫天。

    万树松萝万朵银,

    千片贞树千铢钱。

    雪人打雪雪生徒,

    类聚群分守两端。

    人们对雪都有一种很微妙的情感,这不管你的年龄,仿佛那漫天的飞雪能激起你的童心。所以,没有一个人想要回屋的意思。

    采婗提议:“我们打雪仗吧!”

    暮羽问:“什么是打雪仗[2]?”

    采婗说:“和你平日里骑竹马打仗差不多,只是在雪天里打仗需要先分成两队,然后再准备很多个雪球,你打过来,我打过去,最后看谁弹尽粮绝投降了,就俯首称臣……”

    暮羽担心地问:“会不会把雪人打坏了呀?”

    “我们不在这儿打。”

    “去哪儿打?”

    “去后院呀,那儿地面大,能打得开。”

    “好呀,好呀,我们走吧!”暮羽一手拉着清婉,一手牵着纪绪就往后院里走,他回头嘱咐采婗,“你去给我牵马。”

    采婗问:“牵马?”

    清婉道:“他的竹竿。”

    “哦~”采婗回头去寻他常常骑的那根竹竿。

    来到了花园,暮羽又问:“我们四人,如何分呀?”

    采婗道:“你最小,你优先。”

    “我和先生一组,男人打女人。”

    “丢不丢脸!”采婗说,“我们女人怎打得过你们男人!”

    “那你说怎么分?”

    “我和先生一队。”

    “我呢?”

    “当然和大小姐一队啦,那样,你们肯定会赢!”

    “为什么?”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么!”采婗振振有词地说。

    暮羽却道:“我才不和大姐一队呢!”

    清婉拉着暮羽的手问:“为何?难道你不想保护姐姐?”

    “不是!”暮羽说道,“关键,关键你走的太慢了!”

    纪绪笑了,出面调和说:“这样吧,青云和采婗一伙,我和大姐一组。”

    暮羽又问:“那,我俩谁说了算?谁又是大将军呀?”

    纪绪道:“当然你是大将军啦,采婗是你的副将。”

    暮羽问:“兵唻?”

    清婉也笑了,“俩光杆呀,那还打的什么劲!”

    纪绪道:“怎是光杆?这草木都是你的兵。”

    清婉说:“都是些死物,你让他如何用兵?”

    纪绪启发他,“青云啊,你可不能把这满园的草木看做是死物,若是战争年代,这可都是兵呀!”

    暮羽问:“它们能打仗吗?”

    “当然能!”纪绪说,“有个成语叫‘草木皆兵’,说的是秦王苻坚的事。东晋末年,苻坚控制了晋朝的北部。太元八年,苻坚统兵百万攻打江南的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八万军队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便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暮羽一听,高兴起来,“既然这满园的草木都是我的兵,你们可不许躲藏在它们的身后。”

    纪绪说:“那是自然。”

    暮羽道:“那么,先生,我们开打吧!”

    “先别忙着开战呀!”纪绪说,“两国开战得讲规矩,先找出开战的理由,下了战书后,方能发兵。”

    暮羽说:“那先生,你下战书吧!”又对采婗说,“你扶我到大帐等候。”

    采婗找了一个石凳,用扫帚去掉上面的雪,让暮羽坐到了上面,她站在暮羽的身边,手持着扫帚算是武器了。

    暮云坐好后,纪绪便进帐说道:“使臣求见于大将军。”

    暮羽大喝一声:“你来,何事?”

    纪绪说道:“我家大将军让我送来战书一封。”

    暮羽问:“你家将军姓甚名谁?”

    纪绪心道:这小子,还来真个的了!便奏报,“我家将军姓,姓臭,名大姐。”

    “哦,臭大姐呀!”暮羽又问,“她,为何打我?”

    纪绪说:“听说,你抢了她的粪团儿?”

    清婉是忍不住地笑,“你俩臭小子,就编排我吧!”

    暮羽跳下了石墩,大声说道:“要战便战,何必多言!”

    纪绪退出了大营,拉着清婉就要跑。

    暮羽制止了他,问道:“先生且慢,你两谁是主帅呀?”

    纪绪回头说:“刚才不是告诉你了么,臭大姐是也!”

    清婉问:“干嘛是我?”

    “你姐弟可都是当官的命呀!”纪绪坏笑道,“再说了,别人怎会为一粪团儿而大打出手呢?!”

    清婉上去就要打,纪绪捂着头说,“大战在即,不可斩杀大将!”

    暮羽又问:“先生,你也是大将吗?”

    纪绪道:“我不是大将,我做你大姐的军师。”

    “你们也没兵呀,无兵如何迎战?”暮羽朝着前院大喊,“大黄,大黄……”

    很快,家里的那条大黄狗便一溜烟地跑了过来。

    纪绪对着大黄狗笑,“我家大帅尚未‘出恭’,你来干嘛。”

    清婉白了纪绪一眼,说道:“让它给我做个军师吧!”

    纪绪问:“那,我呢?”

    清婉道:“我已免去了你的军师之职,贬为侍卫,保护我的安危。”

    “行啊,”纪绪护着清婉撒腿就跑,暮羽和采婗在他们身后紧追不舍。

    雪,越下越大,遮住了他们的部分身影。纪绪和清婉趁着迷雾了跑到土窖子的后面躲藏了起来。

    这土窖,是甄家冬天储存大白菜用的。挖窖子时,翻上来一垄土,现在正好做了他们的掩体。纪绪抓起垄上的雪,揉成团,向暮羽他俩打去。

    暮羽和采婗赶紧躲在了一棵大树的后面,采婗也攥雪成团递给了暮羽,让他赶快还击。

    站在两方中间地带的那条大黄狗,见大家都躲藏了起来,唯独剩下它不知该去往何方,于是慌了神,心想:干嘛呀!你们唤我过来难道是给你们当靶子的吗?便“呜呜”地哀嚎。

    暮羽朝着大黄喊:“大黄,大黄,快,快,快到你们阵营去!”

    大黄狗听到暮羽喊它,以为是喊它过去,便撒腿跑了回去。

    纪绪笑道:“大事不妙呀,我的大帅。”

    清婉问:“有何不妙?”

    “你的狗头军师,它临阵投降了。”

    “降就降吧!反正也没用。”清婉又道,“你也可以降呀!”

    “我们纪氏子孙,岂有投降之理。”说罢,便拉着清婉又跑。

    【二】《打雪仗-下阙》佚名

    童子连发投掷急,

    青娥匆匆躲地陷。

    粉雪飞扬舒袖挡,

    团泥溅射挺身拦;

    正是扬鞭催马疾,

    寅虎啸来迎丰年。

    看见敌人又要逃窜,暮羽兴奋异常,骑上竹马就来追赶。

    采婗递给了他雪团,暮羽拿过去,驻了战马,把那个雪团飞了出去,正巧打到了清婉的脸上,把她的脸打成了一朵雪白的“花”。

    清婉顿觉得脸上凉凉的,她扬起衣袖挡住自己的脸,以免再让雪团打中,嘴里还骂:“这臭小子,干嘛专打人家的脸呀?”

    纪绪笑着跑到了她的左边,给她遮住雪弹,嘱咐她说:“大帅呀,你先逃吧,本将为你殿后。”

    “往哪儿逃?”

    “去假山那里,那里地形复杂,他们一时找不到我们……”

    清婉沿着灌木丛向假山方向跑去。见清婉跑远了,纪绪也停止了战斗,迅速撤离。

    纪绪在假山洞里找到了清婉。

    清婉喘息着说:“这可真是个藏身的好地方,他们定然找不到的。”

    “很快,他们会顺着你的踪迹找到我们。”

    “哪有踪迹?你不见外面的大雪早已把我俩的脚印给掩盖了么?”

    “脚印虽已掩灭,可你身上的香味会引他们前来。”

    “他们是狗吗?会有这么好的鼻子!”

    “可你的狗军师不是叛变了嘛,不一会儿,就会领他们过来。”正说着,就听见大黄狗的欢叫声。

    “怎么办?”

    “我只是你的护卫,你问你的军师呀!”

    “这狗头,怎么还没怎么打,就哗变了呢?”看着纪绪得意的模样,清婉又问,“你不会也是他们的细作吧?”

    “你爱怎么说!”

    “哎,”清婉好像想起了什么,“我记得你说过,纪信是你的老祖。”

    “是啊,怎么了?”

    “他是如何救主的唻?”

    “我祖先换上了刘邦的衣服,假装他突围,引开了西楚霸王,救了刘邦的命。”

    “快脱衣服!”清婉边说边脱起自己的风衣。

    “干嘛?”

    “换衣服呀!”清婉道,“你穿了我的衣服,引开他们!”

    “做游戏嘛,何必当真!”

    “那可不行,我这做姐姐的,怎能在弟弟面前丢了颜面?!”

    无奈,纪信只好脱了自己的外衣给了她,又换上了清婉的红色风衣,小步地走路。

    清婉问道:“你为何走的如此地慢?想被俘吗?”

    “我不是扮演你嘛,你是小脚,走路当然慢了。若似张飞,他们能信嘛?”

    看着纪绪扭捏多姿,清婉不禁掩嘴轻笑,“我是你这样子吗?”

    “你比我妩媚多了!”

    纪绪说罢,便引着暮羽他们满院子地跑……

    ————————————

    注释

    [1]丰收节

    在中国,农历十月初十是传统的丰收节。

    丰收节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主要是庆祝一年的丰收,祭祀丰收神“炎帝神农氏”。民间认为,农历双十节是“十全十美”的吉日,在这天结婚的人更被认为是“十全十美婚”。

    每年的丰收节,家里有外出的人都必须回来过节,出嫁女也会带着女婿和小孩一起回娘家来。村民还喜欢带朋友一起回来过节,哪家的人回来得齐、来的朋友多,就证明那一家人最团结、和睦、人缘最好。

    为什么把十月初十日定为丰收节呢?

    熟悉农业的人都知道,水稻在南方一般种两季,六月早稻成熟,收割后,得立即耕田插秧,务必在立秋左右将晚稻秧苗插下。因水稻插下后得六十多天才能成熟,七月插下九月收割。收割、犁田、插秧十分忙,所以叫双抢。九月收割完稻谷,还要晒谷子,收入粮仓储藏;还要收花生、玉米及其它相关农作物,到农历的十月初十才开始真正的清闲下来,过节正合适。每年农历的十月初十当天,正处在秋收后农闲时,不用通知,客人都自然前来欢聚,即使是路过的陌生人,也可以入屋参加宴席。

    节日当天早晨,家家户户都做十多斤的油糍和白糍,准备送给客人,并杀鸡宰鸭,炒好鱼肉;中午时分,酒肉上台,亲朋好友从四面八方汇聚,人们边吃边谈论一年丰收的景象,大家都沉浸在一片丰收的喜悦之中;离去时,主人还给每个客人包上几只油糍、白糍带回家,让家人分享丰收的喜悦;晚上,青年男女还进行山歌对唱,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2]打雪仗

    (1)打雪仗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的游戏。

    这是一个大人小孩都喜欢的游戏,这是一个浪漫的游戏。总之,这个游戏总是让人忍不住心动。

    每当大雪纷飞,便兴奋了那些孩子。他们来到一片足够大,雪足够多的区域,就一分为二,开始对战。打雪仗的过程中,参与者将雪制成雪球,抛向对方,也有将用手捧起一把雪近距离攻击。打雪仗的装备是耐寒的衣服,以及手套,但都不是必须的。一般没有胜负的情况,自开始至所有参与者均无意继续,或是时间不再允许继续为止。

    (2)古人在冬季玩什么游戏?

    一、深闺派的最爱:九九消寒图

    漫漫冬日,古代深闺女性的室内“越冬”活动也是脑洞大开。

    涂卡类游戏相信大家都玩过,其实早在300多年前,就已经有古代版的“涂卡游戏”了,而且形式丰富多样,还有个相当文艺的名字——《九九消寒图》

    在明《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了老北京的风俗画:“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也。”

    一幅清疏梅花,花开九朵,每朵九瓣,一日一点红,八十一天后,就构成一幅红梅送冬图。绘《消寒图》既妙趣横生,又风雅易懂,是古时待字闺阁女性的心头最爱。

    朔风凛冽,草木凋零,昆虫蛰伏,外界的一切生物处于冬眠。待到春风送暖,把这一冬的作品拿出来晒一晒,互相点评一番,在交流中满足深闺女子对彼此的好奇心。相对于现代人对着日历望眼欲穿的样子,古代女孩子“挨”过冬天的方式显然要雅致多了!

    二、运动派的最爱:冰嬉

    室外游戏,当然是古代男子的最爱,比如蹴鞠、冰嬉、打雪仗、击鞠、捶丸、掌旋球……

    小孩子最喜欢堆雪人,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

    不过,那时候堆的并不是雪人,而是雪狮子。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冬季腊月,北宋都城东京汴梁城里的土豪富裕人家,遇到下大雪的日子,就会举行酒宴招待亲朋故旧吃吃喝喝,同时要堆雪狮,装上雪灯。

    大孩子最流行的冬季运动项目便是“冰嬉”。

    关于冰嬉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当时,女真族发明了一种新型滑冰工具——竹马,人踏在竹马上,手执曲棍,就可以在冰面上自由地滑行。

    “冰嬉”在宋代的北方已经较为普遍,种类也多种多样,最长见到的有:一是在有河的地方设专供游乐的冰床。二是冰上执球与踢球。三是跑冰,穿有铁齿的鞋,溜行冰上,争先夺标取胜;也有从冰山上下滑,称“打滑挞”。四是花样溜冰。五是冰上杂戏。

    到了明朝时期,冰嬉已经演变为独特的军队训练项目,还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冰鞋处。

    至乾隆年间,冰嬉已经成为一项国民运动。乾隆帝不仅将冰嬉称为“国俗”,同时创立了名为“技勇冰鞋营”的滑冰特种小天团。每年的冬至到“三九”期间,太液池上就会举行冰嬉大典,冰嬉运动员由一千多名八旗将士和内务府上三旗官兵组成,他们都是一身戎装,做各种项目的精彩表演。在冰上杂技表演中,最为精彩的当属冰上射箭比赛。

    有时,乾隆帝还亲自出马,与民同乐。后来,冰嬉也慢慢变成了全民游艺。

    三、热血派的最爱:射箭冬猎

    冬天时,古人除了娱乐项目外,男子的一身热血志向也不会“冬眠”的。无论贵族绅士,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你是男子,古代冬季的习射是怎样也不能荒废。

    古人对习射兴致很高,可能与会得到丰厚的回报有关。在先秦《墨子.尚贤》中有记载:“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说的意思是:要使国家善于射御之人增多,就必须让善射的人富裕。在这种政策背景下,民间热衷于冬闲时间练习这门技巧也就很好理解了。

    到了隋唐时,实行的“府兵制”推动了民间习射之风。

    白居易在《新丰折臂翁》诗中写道“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就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唐朝开考“武举”科,武功好也能中举当官,更刺激了民间的冬闲“习射热”的盛行。

    如此看来,射箭活动是民间冬天必有的日常打卡活动了。闲来无事即可强身健体;还可以上山打野味,给自己冬日加餐;甚至可以用一腔热血报效国家,走上人生巅峰。

    四、知己派的最爱:围炉饮酒

    寒冬时节,知己之间的围炉夜话、饮酒作诗,可是古人冬日极力追捧的小型消遣项目。

    围炉夜话在诗内,恣意洒落在诗外。携三五好友围炉烤火,饮满一杯新酒,促膝长谈,朋友之间的温情在室内无限蔓延。白居易那首《问刘十九》,虽隔了一千多年,仍可以一窥那份甘洌如酒的冬日情谊:“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冬日里窗外风雪漫天,屋内静谧如春,红泥小火炉正旺,身旁的知己好友在诉说衷肠。此情此景,就算不会喝酒的人恐怕也忍不住要来上一杯吧,更何况这里还有香醇的美酒,怎么能不一醉方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