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科幻小说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201章 明月别枝惊鹊鸣
    现代人用“鸭绒被”、“羊绒被”仿佛觉得很富有,在元代,那却是穷人所用之物,达官贵人们用的都是棉被。

    元朝以前,中原人根本见不到棉花。棉花虽是在南北朝时已经传入中国,但只在西域种植,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新疆棉。成吉思汗统一了欧亚大陆后,棉花才在关中一带广泛地种植。由于新疆棉是长绒棉,纺织专家黄道婆便用它来纺棉线织棉布,根本舍不得用它来絮被褥。

    那么,古人用什么做“被胎”?

    絮被子,絮被子,当然用杨柳絮了。有这么一个成语,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比喻一个人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就是出自絮被子。

    那个年代,也没有那么多的柳絮供人使用,贫苦之家就用更脏的鸭毛、羊毛做“被胎”了。

    【一】《七月十六日-上阙》周紫芝.诗

    将雨日已晏,既晴天亦曛。

    风从莽苍来,云向西南奔。

    忽于苍玉玦,拥此黄金盆。

    我居在山顶,升沉阅冰轮。

    雨声,如早晨的和风吹过小草的欢畅,如月夜的微风轻抚荷塘,有节奏的时强时弱,时急时缓。

    躲在桥洞下的舜华侧耳倾听雨声,似轻风轻抚垂柳的低吟。她不经意地朝大长腿回眸一笑。

    远处不时传来燕子的欢叫,它们斜身穿过雨帘。

    此情此景舜华感觉好惬意,她闭上双眼,贪婪地呼吸着被雨洗过的清新的空气,她仿佛闻到了空气中的各种花香,青草的香味,还有被秋雨浸润了的泥土的欢悦。

    夜色已经降临,雨却一直在下。

    大长腿起身建议:“走,我们去取被子。”

    “雨,还没停呢~”舜华不想冒着雨前往。

    大长腿说:“若一夜不停雨,你就不去了?”

    “即便是取回了被子,也就被雨淋透了,还能用么!”

    “诶~,我是想用被面给你做衣服穿。”

    一听有衣服可穿,舜华高兴地站起来,跟着大长腿钻进了雨幕里。

    清凉的雨丝随风飘洒在身上,它并不像冬雨那样的冰肌寒骨。所以,两个人的脸上依旧泛着喜悦的光彩。

    秋雨是缠绵的,有点争先恐后的样子,像天空的倾诉,想融入大地的怀抱。初秋像一幅画,随着雨水畅快地滑下来,恰到好处地向四周流去,在深褐与碧绿之间,使这个海河流域的古县城【1】就成了雨中的风景,孤独而美丽。

    出了县城,雨知趣地停了,而且还出来了月亮,仿佛那月亮公公在有意为他俩照亮去往山上的路。

    来到了东北山,找到了小墓穴,一被一褥凌乱地躺在了墓穴的棺材之中。

    大长腿调笑道:“你说你,走的时候也不知叠板整了。”

    舜华也笑:“呵,你还想让我在这儿住!”

    大长腿跳进了墓穴,拾起了那两床被褥,交给了舜华,自己又踩着棺材板的沿爬了上来。

    大长腿说,这山上有个山洞。两个人便抱着被褥去往山上,上山的路格外难走,何况还抱着湿被子,走了没多大一会儿,大长腿就累得气喘吁吁。

    舜华问道:“你不是要用被面给我做衣服么?”

    “对呀!”大长腿喘着粗气应道。

    “那还要里面的棉絮干嘛?死沉死沉的!”

    “可不是呢,让雨都给淋得透透的。”大长腿埋怨道,“你也真是的,把湿透的被子给我,自己却抱着没湿的干褥子。”

    舜华嘻嘻地笑。

    两人停下来,就开始扯那湿被子,很快,便拆开了一个口子,把里面的柳絮全掏出来,白花花的扬了一路,像满天飞雪。

    舜华笑道:“你说你三十二了,谁信?这不活脱脱的一个孩童么!”

    【二】《七月十六日-下阙》周紫芝.诗

    三年东冈头,入我圭窦门。

    平生金兰友,老去无一存。

    愿言结神交,相与论素心。

    素心不可说,月亦终无言。

    来到了小山洞,见里面还有一大片铺好的干蒲草。

    舜华问道:“看来,以前不光是你一个人住啊?”

    大长腿说:“可不是呢,我们七八个人住过。”

    “他们,人呢?”

    “呵,饿死的饿死了,冻死的冻死了。”

    一听死过这么多人,舜华不由得往大长腿身边靠了靠。

    大长腿笑了笑,“你放心,他们不是死在这里,都是死在大街上。”

    “哦~”舜华又坐正了身子。

    大长腿从石头缝里找出了打火石,点燃了一些柴火,又找出了剪子和针线,就开始扯那床被子。

    “呵,还真齐全,真有点儿过日子的样子。”舜华调侃道。

    大长腿一边扯一边说:“我可只管扯,不管缝啊!”

    “看你拿个针线挺麻利的,怎不给缝呢?”

    “缝个口子还行,做衣服,我哪行!”

    “哦,那我自己来。”

    “一晚上,能做好吗?”

    “我又不急着穿!”舜华说,“再说了,明天你若是出去买饭,我在山洞里光着一天,也没关系!我听外婆说,古人住山洞,男女都不穿衣服的……”

    “关键是,我明天想把你送家去。”

    “送家去?哪个家?”

    “你的家呀!”大长腿说,“看来,你确实死过一回,只不过,又让盗墓的给捣鼓活了。”

    “不会吧?!”

    “这有什么不会的,”大长腿说,“你是没要过饭,没去过很多地方,像我们这些见多识广的人,什么奇事没有见过?什么异事没听说过?像你这样起死回生的事儿,多得很呢!”

    “会是这样么?”舜华还是不敢肯定。

    “一定是这样!你见哪个鬼又吃又拉的?”大长腿笑道,“所以啊,你还真得谢谢那个盗墓贼。”

    “我谢他?”舜华气愤道,“他把我……把我的玉镯……给拿走了……”

    “哎呀,你这不财迷么!是命重要?还是镯子重要?”

    “名誉重要!”

    “这怎么还扯上名誉了?”

    “你,你,你是没光着屁股满大街跑呀”舜华又羞又气地捂住了脸。

    “又没人看到!”

    舜华放下手来说:“你不是人啊?”

    “我,我又不会出去说。”

    “万一呢?”舜华一背身说,“反正我是没脸回家了。”

    “可你一个姑娘家家的,住我这儿也不是个事啊?!”

    “我不管,你得养我!”

    “凭什么?”

    “凭,凭你我是兄妹。”

    “哪来的兄妹呀?”

    “你我不是昨晚已经结拜了么,你那么好听的名字,还是我给你起的呢!”

    “就这‘大长腿’?”大长腿不悦道,“呵,你叫我‘狗腿子’多恰当!以后就光为你跑腿了!”

    舜华又嘻嘻地笑……

    ————————————

    注释

    【1】宛平

    宛平县是北京地区历史上存在的一个县,其范围包括今北京西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之全部或大部。

    商末西周,地隶属蓟国,蓟都于蓟城。公元前七世纪,燕国并蓟国,都于蓟城。秦于蓟城设置蓟县。唐建中二年(781年)析蓟县设置幽都县。辽开泰元年(1012年)改幽都县为宛平县。宛平之名,取《释名》“燕,宛也,宛然以平之义。”县城在今北京市宣武区西部。

    金贞元元年(1153年)定都中都。宛平县与大兴县同为中都大兴府的管辖县;宛平县辖西部,大兴县辖东部。元初,废弃中都旧城,在其东北郊建大都城,为首都。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废除大兴府,置大都路,宛平、大兴仍为其的管辖县。

    明初隶属北平府,永乐元年(1403年)以后至清代,宛平、大兴为北京顺天府的管辖县,宛平县辖城中轴线以西至西郊部分,宛平公署所在地明属积庆坊。清属正黄旗,即今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东官房中国妇联干部学院处。

    1914年,隶属京兆地方。1928年,废京兆地方设置北平市,宛平县改隶属河北省,第二年,县属由市内迁至卢沟桥拱极城,即宛平县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县治迁往长辛店。

    解放初期仍隶属河北省,县署移于大台村。1952年,划归北京市,撤销县的建置,其原辖地区先后分别划入丰台区、京西矿区(门头沟区)、房山县(区)、大兴县、海淀区,石景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