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科幻小说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94章 如痴如醉拥难将
    自古以来,就有“吵新房”的习俗,也叫“闹洞房[1]”。

    谚云:“新婚三日无大小。”所以,一喝完“贺郎酒”,青年男女便一齐涌入了洞房,开始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嬉闹游戏。

    【一】《闹新房》佚名

    欲作新娘喜欲狂,

    浓施淡抹巧梳妆;

    红衣一袭怜娇软,

    梨靥双涡惜嫩香。

    半喜半嗔呼不出,

    如痴如醉拥难将;

    天公酬得佳人意,

    嫁个多才好婿郎。

    婚礼那一天,新娘子是不允许随便说话的。如何逗新娘子开口,便成了“吵新房”的前奏。

    小叔子[2]们说:“让弟弟看看嫂嫂有几颗纽扣?”

    新娘子绯儿扭捏着,不让看!在另一小叔子动手动脚的努力下,才看到了有五颗纽扣,便高兴地大喊:“五子登科唠!”

    绯儿羞涩地遮住了脸。

    接着又要看梅绯儿的脚髁头,说看老寿星。古代女人的脚有“性”的意味,是不能让丈夫以外的男人看的。所以,不管怎么闹,新娘子也不准小叔子扯掉自己的袜子,能露出脚髁头给他们瞧,已算大大地开眼了。

    男孩们引动着新娘子开口以后,就该妯娌们[3]上场了。

    【二】《国风.唐风.绸缪》诗经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女人们“闹新房”的方式,可以更大胆开放一些。

    她们首先唱起了《绸缪》来调戏这对羞涩的新人。

    诗经里面的这首《绸缪》,就是闹新房时所唱的歌曲。曲词诙谐,挑逗性强,比方说歌中唱道:“在这千金一刻的良宵,初见自己的心上人,你将会如何亲昵呀?又是如何尽情享受这初婚的快乐呀?”

    “听觉”试探结束后,便开始了“视觉”表演——“咬青杏”。

    有人递给碧玉一颗青涩的杏子,请她代劳让新郎新娘来一个“今夜无人入睡”的情节再现。

    高文秀看了一眼说:“这颗不行吧?!”

    碧玉问:“怎么不行?”

    文秀说:“没有把,得找‘带巴’的。”

    碧玉问:“什么‘巴’?”

    刘基笑道:“什么‘巴’你不清楚?”

    碧玉一脸茫然。

    纪绪又说:“要不,你问问柳大哥,什么是‘带把’的青杏?”

    碧玉瞬间领会过来,追着纪绪就要打。

    纪绪边跑边说:“没‘巴’你拴不住呀。”

    碧玉边跑边喊:“你看我拴不拴得住……”

    柳遇春连忙阻拦,“玉儿,别跑,小心,小心,你……”他不好说小心肚子里的儿子,只好用手指指自己的肚子。

    他这一指恰巧让纪绪看到了,他边跑边回头告知碧玉:“别撵了,柳大哥已指给你看了,他哪里有‘巴’……”碧玉追得更急了。

    柳遇春看到碧玉并不理会肚子里的孩子,只好伸手拦住了她,说:“没巴,确实不好系。”

    碧玉喘着粗气道:“可他们给我就是一没巴的呀。”

    柳遇春说:“他们在有意逗你。”

    碧玉转身问大伙,“谁有巴?”

    高文秀忙不迭地说:“我有!我有!”

    众人哄笑起来,又把目光从碧玉身上转移到了高文秀这边。

    高文秀不好意思地说:“不是……我这真有。”说着便掏出一只更小的带巴的青杏。

    文秀拿着,碧玉用红绳系了起来。

    她把青杏系在红绳的中央,把两头的一端系在韩沃的左手腕上,把另一端系在绯儿的右手腕上。并让韩沃和绯儿面对面站好,又找来一小叔子手里拿着跳盖头用的秤杆,把悬着的青杏挂在秤钩上。

    碧玉在小叔子耳边耳语了几句,小叔子便站在一高凳子上,调整到新郎新娘咬不到的高度。

    新郎新娘一抬脚,青杏就拉高,但又不准动手。急得韩沃直蹦高:“这,这咬一年也咬不到啊!”

    碧玉说:“咬不到,你不会想办法?还大才子呢,这么点小事就难到啦?”

    韩沃央求道:“求嫂嫂给个主意吧!”

    碧玉看了看韩沃的样子说:“好,看你这么乖,我给你想个办法。”她大眼珠子一转,说:“你不会抱起她?真笨!”

    韩沃一听苦笑了起来:“她那么个大高个,我抱得动嘛!”

    碧玉更加得意地说:“现在后悔了吧!谁让你们男人找媳妇净挑大高个的呢?你们都没有你柳哥有眼光,找我这么个小巧玲珑的,爱怎么抱就怎么抱。”

    韩沃又道:“那…那…我抱你吧!”

    碧玉走了过去,说:“可以啊!如果你抱着我,还能咬到青杏算你有本事。”

    韩沃一想,碧玉好像是理解错了,便解释道:“我的意思是我抱着你,咱俩咬。”

    碧玉说:“也可以啊!只要新娘子不反对。”

    韩沃本以为碧玉是个大姑娘会不好意思,而放他一马,却发现碧玉一点儿也不害羞,便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说:“你呀你,等你结婚的时候,不知用什么办法‘闹你’,你才知害臊。”

    纪绪忙说:“有办法,我们喝她的‘花酒’。”

    碧玉一听,捞起桌子上的喜酒就喝了一口,嘟着小嘴就去撵纪绪。

    纪绪撒腿又跑,边跑边喊:“不喝了,不喝了。”

    碧玉还是追他,纪绪便让刘基帮忙:“伯温兄,救我。”

    刘基会意,忙说:“嫂嫂的脸皮太厚,喝‘花酒’怎能难住她,我们干脆扒她的衣服吧!”接着刘基做出要扯她衣服的样子……

    ————————————

    注释

    [1]闹洞房

    洞房又称“吵房”,在迎亲的当天晚上进行。

    近代的“闹房”,是先由小姑送灯,说是“早早抱学生”;送罢灯,无论长辈、平辈、小辈,聚在新房中,祝贺新人,有“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之说。各地的“闹房”有不同的方式、方法,闹的程度也有文雅和粗俗之分,有时闹过了头,往往给主宾双方带来尴尬和不快,但因为它给婚礼增加了热烈的气氛,所以后来的婚礼中往往少不了这一习俗。

    旧时规定,只有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闹房”的来历

    洞房花烛夜,长夜燃明灯,新娘开柜,新郎试鞋,夫妻对话,窗外偷听……若得其一言半语,常为人们传扬多年。

    上古把婚礼视为幽阴之礼,不奏音乐,人们也不祝贺。周代以前,结婚仪式并不热闹。《礼记.郊特牲》云:“婚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婚礼不贺,人之序也”。直到汉初,有些地方官吏囿于周礼,也禁止人们在婚礼时相贺。到了秦汉这样热衷享乐的时代,婚礼不贺的状况并没持续下去。到汉宣帝五凤二年八月,诏曰:“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今郡国二千石,或擅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酒食相贺召。由是废乡党之礼,令民亡所乐,非所以导民也……勿行苛政。”这是我国首次以政令的形式对婚礼不贺的否定,从此婚姻相贺便逐渐传袭下来。

    关于闹房习俗的来历,源于驱邪避灾。

    相传,很早以前紫微星一日下凡,在路上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之后,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于是就跟踪到新郎家,只见那女人已先到了,并躲进洞房。当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时,紫微星守着门不让进,说里面藏着魔鬼。众人请他指点除魔办法,他建议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势众,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时分,魔鬼终于逃走了。可见,闹房一开始即被蒙上了驱邪避灾的色彩。

    上古时期通常是盲婚哑嫁,不仅缺少婚前交往,甚至素未谋面。双方特别是新娘,缺乏男女交往和作为主人家招呼客人的经验,新人往往陷入不知道怎么跨越僵持尴尬气氛而亲近对方的困惑。闹洞房有着一个迫使新郎新娘相互配合的过程和必须亲近依赖对方才能过关的感觉,而这些不得已、半推半就,实际上帮助了他们自己更快进入夫妻的角色。

    [2]小叔子:妻子称丈夫的弟弟,为“小叔儿”;称丈夫的哥哥为“大伯儿”。

    [3]妯娌:已婚妇女称呼丈夫兄弟的老婆为妯娌。出自《尔雅.释亲》。弟兄的妻子之间,就是妯娌;所以妯娌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弟兄关系的一个延伸。